当埃安AlONi60发布会上喊出11.98万元起的价格时,我心里就知道这车的销量基本上稳了。这价格一出来,觉得比亚迪在15万级市场的占有率,恐怕要被动摇了。你知道的,价格战在这个细分市场就像个无形的门槛,对买家来说,便宜的新能源车多了去了,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它的性价比和品牌认知。
我自己也是个典型的炮灰车主,曾经买过一台广汽传祺GS4,觉得挺耐用、配置也不错,结果后来发现新鲜感消散得很快。这次看到埃安用出这么低的价格,脑海里马上闪出两个问题:一是,靠什么能做到这个价?二是,这个车能不能真打动到主流消费者?也有人说买车不就看性价比?可这个性价比说白了,除了价格,还得结合品牌力、配置、续航和售后。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人评价这车续航不错,官方续航指标大概在500公里左右(估算,毕竟实际会因人、因天气还不一样)。但我心里头就有个疑问:夏天开空调,续航会不会大打折扣?我在某车友群里看到有人说开空调的时候,续航要打个8折,而冬天呢?打个6折,感觉就像打骨折一样。这个问题其实很实际,尤其在南方城市,夏天对续航的挑战远远大于充电速度。
你知道的,纯电续航除了耗电速度快,还得考虑补能问题。很多人说充电就像手机充电一样,但现实是,很多地方的快充站还没到普及阶段,尤其一些偏远地区。比如我朋友在二线城市买了个比亚迪汉EV,他说:充快充,一次充满要30分钟左右,加上排队等插枪的时间,实际效率打折不少。我就想,如果换成增程版,续航短途出行是不是复杂一些,但充电省事一些呢?而且,增程版的价格优势看起来还是挺给力的。
不过每次我跟朋友聊这个,都免不了扯到品牌认知。比亚迪一直在这个级别里占据领导地位,无论是价格还是市场份额,都稳得挺扎实。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在15万左右的车型中,销量排名基本属于祖传状态。而埃安,虽然说是广汽拼命追赶,但品牌硬度还在建立过程中。这个硬度,其实不只是消费者心中的标签,更是售后、渠道、二手车残值的硬指标。
我试驾过几款比亚迪的车,虽然配置丰富,但我总觉得它们的驾驶体验有点死板。这次埃安推出AlONi60,或许也是想打破这个印象——毕竟它用的是AEP3.0平台,是全栈自研的。你知道的,所谓全栈自研就像厨师自己买面粉、自己调料,能保证菜的口感更纯正。但这也意味着研发成本更高,最终还是要靠销量来摊薄成本。
刚才我看了点对比分析,发现很多和它价位相仿的竞品,不管是深蓝S05还是一些国产新秀,配置倒不少,性能也还行,但在用户口碑和售后服务体验上,总会有差别。而这个差别吧,其实就和我们买房一样,地段、邻里环境,虽然表面看价格差不多,但实际住的舒服不舒服,才是留住人的关键。
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次埃安的价格策略,会在市场上掀起点什么?是不是品牌效应、还是实际的成本控制?或者……我没仔细想过,是不是他们觉得只要价格定得狠,就能实现突破?但反过来说,一个车企如果拿价格当杀手锏,是不是也代表它的利润空间有压力?(这倒让我想起一些车厂的财务报表,利润空间不大,打价格战其实是赔本赚吆喝吗)
对了,有个细节我还记得,前几天我朋友在4S店跟销售聊,他说:这车买了能买吗?保值率高不高?我心里一惊,保值率啊,这不是未来的事嘛,但车市的残值真的很捉摸不定。特别是在新能源车还没完全成熟,二手车市场还在摸索阶段。
我倒在想一个问题,咱们普通人买车,图的其实也就那么几样:省油、靠谱、好开、价格合理。这还真是个尴尬的年代。
谁说价格最低的车一定是最优呢?但大家都喜欢看得见的便宜。你觉得,价格这个参数是不是就能让销量拧成一股绳?还是说,大部分人还是要更看人、看车、看生活?
这中间,或许还藏着一个未被揭开的秘密——某个科技亮点,能不能一下子撬动市场?况且,市场变得这么碎,消费者的心理战也变得复杂了。磕磕碰碰,总有新的火花在路上。
而我自己,开车这么多年,逐渐理解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每辆车,都是买给自己的一份生活答案。或者说,买车的背后,其实还有太多看不见的角力。谁说得最好听,谁就能站到这个碎片化的市场顶端。
(这段先按不表)
下一步,我会趁周末去试驾看看。毕竟,盯着屏幕和听渠道里的消息,永远不能感受到那开车的真滋味。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越来越像是在跟未知的未来打赌?怎么觉得这个市场里,最动人的,反而还是那点待放的潜力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