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回搭乘公交车是何时呢?或许你自己都难以记起了。
然而如今,公交车已然在悄然间改了模样,白天承担运送乘客的任务,到了晚上居然开启了快递派送工作。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何事?
千万级亏损成常态
提及公交车当下的状况,着实令人满是心酸。自2015年起,全国城市公交的客流量如同坐滑梯般持续下滑,年均减少幅度达2.8%。到2022年时,客运总量居然还不足2014年高峰期的一半,这可不是在说笑。
回想起20世纪末的那段时光,公交车内常常拥挤不堪,学生和上班族们都紧紧地挨在一起。每到一站,总会有人使劲往车里挤。在那个时候,公交车宛如城市的血脉,尤其是在小城镇,它成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唯一桥梁。
如今,不少公交车跑完一趟,车上乘客寥寥无几,司机师傅驾驶着空荡的车厢,内心感受难以言表。部分公交线路更是从“逢站必停”转变为“响应式公交”,众多站点形同虚设。
如今,公交车每行驶一公里的成本达5.7元,然而票价收入仅为3.2元,甚至连成本的六成也无法达到。你想想,这样的生意该如何维持呢?在全国范围内,公交运营的总成本已经超过2000亿元,可票务收入远远不足以弥补这一巨大的资金缺口。
以几个城市为例,去年成都公交集团收入达11.23亿元,看似数额可观,实则净亏损1.08亿元。苏州的情况更为糟糕,其营收仅有2.28亿元,而营业成本却高达28.72亿元。尽管政府给予了大量补贴,最终仍亏损4864万元。
全行业普遍存在这种亏损状况。随之而来的便是停运潮。在广州,一个月里有24条线路被取消;2024年,北京也削减了24条线路。部分中小城市的情况更为直接,河北保定、湖南耒阳等地都曾出现大规模停运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许多仍坚持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
曾经被视作“铁饭碗”的公交司机岗位,如今已风光不再。过去,公交司机可是人人争抢的工作,干到退休不成问题。可如今,不仅工资难以发放,部分师傅甚至还得自掏腰包贴补。在这样的状况下,谁还会愿意去开公交车呢?
多重夹击下的危机
公交车何以沦落到这般境地?说白了,就是被时代给淘汰了。
如今,每家每户都配备了私家车,随时都能启程出发,既无需等待固定班次,也不必担忧挤不上车。网约车也愈发便捷,只需在手机上轻点一下,车辆便会前来,而且服务周到。虽说价格稍贵,但乘坐体验良好。电动车更是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它价格实惠且操控灵活,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自如。
当选择变得丰富多样,谁还会乐意去挤公交车呢?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都不再乘坐公交。余下的大多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群体,像老年人和学生,然而他们消费能力不强,根本无法承担公交车的运营成本。
过去,政府尚有能力为公交事业提供大量补贴,毕竟这属于民生工程。然而如今,教育、医疗、养老这类刚性需求领域急需更多资金注入,财政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公交车也就难以排在前列了。
此外,燃料价格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车辆购买及保养费用持续上涨,公交公司的运营负担日益加重。这些成本具有刚性特征,无法轻易降低,然而收入却在持续减少。照此态势发展,传统公交车或许真会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
公交车的自救
在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公交公司并非无所作为、被动等待。
以南京的“公交 + 快递”模式为例。白天,公交车承担运送乘客的常规任务;到了夜晚,这些车辆摇身一变成为快递运输工具,借助既定的线路和站点开展货物配送工作。公交线路本就涵盖了城市的核心地带,站点布局科学,这难道不正是一套现成的物流网络吗?
成效如何呢?南京同城配送的时长被缩短至2.5小时,配送线路涵盖60个站点,每日傍晚都会按时发车。原本次日才能抵达的货物,如今当晚就能送到。这既为公交公司开拓了新的收入渠道,也提升了城市物流的效率。
郑州采取了更为激进的举措,直接把闲置的维修车间转变为快递分拣场所,租给顺丰来用。这一做法不但让国有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还收获了稳定的租金收益,同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当下,已规划出38个合作场地,佛岗站现已投入运营,剩下的37处也在逐步改造当中。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这同样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城市内的仓储以及分拣场地向来是快递行业的棘手之处,土地价格高昂,合适的选址困难重重。如今有了现成可用的场地,成本大幅下降,配送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南昌公交选择了另一种发展路径,开展起定制化服务。他们推出“婚庆公交”,将公交车打造成婚车模样,让新婚夫妇感受别样浪漫。用一辆装饰得美轮美奂的公交车充当婚车,既充满仪式感又极具纪念价值,重要的是它载客量可观,亲朋好友都能搭乘,一同见证这一美妙瞬间。
未曾料到,这个创意竟如此受青睐,在南昌,已有近500对新人选用公交婚车。这种兼具复古与新潮特质的方式,契合了年轻人对个性及独特体验的追求。
另外还有“文旅公交”,其线路经过特别规划,将各个主要景点连接起来,使公交车摇身一变成为流动的观光场所。游客只需一张车票,就能游览多个景点,既便捷又实惠,还能充分感受城市文化。南昌推出的“网红”景点线路备受青睐,它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点串连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公交车的明天在哪里?
尽管这些自救办法颇具新意,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发了新的难题。当公交车被用于货物运送、婚庆服务时,那些真正依赖公交出行的老年群体、学生以及低收入人群该如何解决出行问题?公交的公共服务属性是否会因商业化运作而被削弱?
从根本上来说,公交车所承载的不单单是交通方面的功能,更是城市公共服务里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和社会公平以及城市的包容性息息相关。它是众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出行途径,也是城市包容性的重要展现。要是一味地去追求商业利益,或许会背离公交车原本的意义。
然而实际状况是,以往的运营方式已难以继续推进,仅仅依赖财政补助来维持运营并非长远之策。一定要做出改变,重点在于怎样在商业化与公共属性之间寻得平衡,既能够保障公交车的存续,又能够维护其公共服务的职能。
未来的公交车或许会成为一个综合型的城市服务载体,白天承担基础的公共交通职能,夜晚及空闲时段开展多样化的业务。这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对公交车在当代城市里的角色进行重新界定。
公交车是否会消失呢?在短时间内或许不会,但它必然会和以往有所不同。这些创新性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公交行业走出困境的曙光,也让城市的交通服务变得更为多元且高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