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商业模式深度拆解:从价格破局到全球布局的增长密码

在十万元级汽车市场“选油车还是新能源”的抉择曾困扰无数消费者,而比亚迪用“把价格打下来”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这家车企不仅在2024年卖出超400万辆新能源车,实现约7700亿元营收和400亿元净利润,更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

本文将基于公开信息,解析比亚迪的盈利逻辑、产业链优势,以及在价格战与出海浪潮中的发展态势,为读者呈现其稳坐新能源赛道头部的核心秘诀。

一、核心业务:精准锚定刚需,构建多元盈利

1. 产品定位:直击用户核心痛点

从用户视角来看,比亚迪的产品精准覆盖“代步+家用”两大刚需场景,价格带从六七万元的海鸥纯电车型延伸至二十多万元的宋PLUS插混车型。

其主打的插混(DM-i)技术以电驱为主、油作兜底,完美适配油价波动、限行政策以及二三线城市充电设施逐步完善的现实环境,精准满足了用户“既要低成本,又要续航无焦虑”的核心需求。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布局的成功: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中插混车型占比略高;2025年虽出现单月销量同比回落,但主要受插混细分市场短期承压影响,整体仍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震荡,未动摇其在刚需市场的主导地位。

2. 盈利公式:垂直整合+规模效应破局

比亚迪的盈利逻辑可概括为“整车业务为基石,多元业务做补充”。其“降价不降配”的底气源于两大核心策略:

· 垂直整合降本:自主研发生产电池(刀片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减少外部供应链依赖,从源头掌控成本;

· 平台化摊薄成本:通过车型平台化实现零件通用化,随着销量规模扩大,固定成本持续摊薄。

2024年,汽车相关业务占比亚迪营收近八成;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仍增长两成多,但单季利润出现波动,这正是“以价换量”策略的阶段性体现。此外,电池外供、储能业务、零部件销售等“第二增长曲线”正在逐步发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利润补充。

3. 长期价值:三大维度决定增长潜力

判断比亚迪的长期发展潜力,可聚焦三个核心维度:

· 需求普惠化:十万元级家轿的新能源渗透率尚未触顶,低价车型对传统油车的替代空间仍存;

· 成本曲线下移:刀片电池持续迭代与平台通用件积累,为成本进一步下降提供技术支撑;

· 品牌心智黏性:“性价比+省心服务”的标签在二三线城市用户中认可度高,用户复购与口碑传播形成自然流量。

关键跟踪信号包括:研发投入是否持续高于净利润、海外渠道扩张是否稳定、电池外供规模是否放量。

二、产业链布局:双重卡位构建竞争壁垒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渠道”三大环节,比亚迪通过“上游+中游双重卡位”,构建了深厚的行业壁垒。

1. 全链条渗透,掌握核心主动权

· 上游:自研刀片电池,降低对锂盐、磷酸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同时将电池作为模块化产品对外供货,甚至与竞品车企合作,在全球车企中形成独特优势;

· 游:实现电池、电机、电控与整车的一体化生产,系统集成能力领先行业,既能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又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 下游:采用“经销为主+自营补位+海外合伙人”模式,国内渠道覆盖广泛,海外市场加速在欧洲、南非等地铺店,逐步完善全球销售网络。

2. 行业地位稳固,全球影响力提升

从行业格局来看,比亚迪的市场地位持续攀升:2024年年度销量在中国总体汽车市场居前;2025年上半年,按全球品牌统计,其插混+纯电合计份额接近两成,位列全球第一;电池装机量方面,与宁德时代形成“双寡头”格局,2025年上半年两家合计占据全球超五成装机量。

地位变化需关注两条主线:国内市场靠“低价普及+技术迭代”维持渗透率,但单月波动加大;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建厂+经销并进”提升存在感,但受关税与政策门槛约束,新工厂投产节奏需动态调整。

三、赚钱机制:精细化运营实现“薄利多销”

1. 定价策略:打破油车价格护城河

比亚迪的定价并非简单的成本加成,而是“平台化压低成本线,再用配置制造价差”。秦PLUS等主力车型将插混入门价拉至七万多元,海鸥纯电车型下探至六万元级,直接击穿了传统油车的价格防线。其价格锚点始终围绕“够用的续航+补能便利+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精准命中刚需用户痛点。

2. 成本控制:研发与规模形成协同

成本构成中,电池、核心三电系统和制造折旧占比最高。为维持成本优势,比亚迪一方面通过平台复用零件与工艺,另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超500亿元,且绝大部分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虽短期压制利润,但为长期成本下降积累了技术基础。

3. 现金管理:警惕规模扩张中的资金压力

整车业务的回款周期受金融方案和渠道库存影响,行业普遍存在“销量快、现金慢”的现象。比亚迪凭借体量优势在供应链议价中占据主动,但海外扩产带来的资本开支高峰,仍需关注营运资金占用的边际变化。

四、风险应对与未来前景

1. 核心风险与应对策略

比亚迪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 可控风险:价格战与渠道库存可能侵蚀利润,需重点关注“单季毛利率”与“经销库存周转天数”,通过优化产能节拍与促销节奏应对;

· 外部政策风险:海外市场面临关税壁垒与本地化审批门槛,应对策略是“本地建厂+经销协同”降低成本,同时跟踪“海外工厂准入时间”与“首车下线节点”;

· 成本波动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与汇率波动可能推高成本,需关注“电池材料现货价格”与企业对冲措施。

面对竞品在“高端智能”或“区域政策护城河”上的优势,比亚迪采取双向策略:国内市场向下巩固普及型市场的成本优势,向上通过平台升级追赶智能化体验;海外市场则耐心积累口碑,逐步突破政策壁垒。

2. 未来三种发展情景

基于当前行业态势与比亚迪的布局,其未来发展可分为三种情景:

· 保守情景:国内价格战加剧、海外投产滞后,触发信号为“单月销量连续下滑”“海外交付占比停滞”;

· 基准情景:国内低价带保持份额、海外按节点投产,触发信号为“海外零售网点稳步扩张”“新一代刀片电池装机爬坡”;

· 乐观情景:海外本地化落地顺利、电池外供与储能业务放量,触发信号为“海外单车毛利回升”“储能出货同比快速增长”。

五、给创业者的启示

比亚迪的发展路径,为创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经验:

1. 核心部件先做平台化通用,降低复杂度再谈创新;

2. 用“够用体验+极致定价”切主力市场,扩大自然流量;

3. 研发投入着眼长期,不纠结短期利润波动;

4. 出海先建渠道与售后,再做品牌声量;

5. 靠对外供货分散单一产品风险,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产能节奏绑定市场需求,少压库、多周转。

声明

本文依据公开信息撰写,仅用于商业逻辑学习与认知拓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的企业数据、业务布局等内容,若因信息更新或官方调整出现偏差,以比亚迪官方发布内容为准。

敲重点 :

想从 “创业业余玩家” 进阶成专业选手吗?关注「硬核创业者」

星主林雨是资深创业者、商业咨询师,公某号 “艺术家林雨” 作者,全网 30 万 + 学员的营销课导师。

这里聚焦 3 大核心痛点:帮你端正创业态度、补全商业硬核能力、明确可落地的战略方向,让事业基本面更扎实。

会员还能享 5 大专属服务:

日更创业实战经验,增长商业智慧;

每周1 期《精品商业案例解析》,拆解全球优质案例拓宽认知

每周 1 期《创业灵感点子库》,提供带数据支撑的商机线索;

每周1期上市公司商业模式解读,拓宽商业认知;

每年 1 次免费商业模式评估,少走弯路。

星球号「硬核创业者」,地球号( LinyuVIP3),或关注公某号「硬核创业者」,都能获取更多创业干货,和同频创业者一起用专业认知落地理想,不做迷茫试错的 “业余玩家”!

比亚迪商业模式深度拆解:从价格破局到全球布局的增长密码-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