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高环实测:增程SUV高速油耗低到让人怀疑人生
易车前阵子那个高环极限续航,估计不少车友群里都刷屏了。说实话,我最初也就当个热闹看,毕竟这年头测个啥都有质疑声——谁家股东是谁谁谁、哪个品牌给钱了、哪条数据不靠谱。老王在群里还发过一张截图,说什么“增程式就是脱裤子放屁”,结果后面直接被打脸。
先说场地吧,这次用的是5.3公里的高环跑道,不是那种随便找条高速就开。满载要求挺严,一个司机一个摄像师,然后剩下座位全塞假人,每个70公斤,空调22度自动档,全程运动模式动能回收最低,还真不是平时自驾游那种轻松路况。我去年五一从南京到苏州,高速上顶着120干了一路,其实均速也才110出头,这标准比我们日常开得狠多了。
有意思的是现场气氛,听说每台参赛车厂工程师都在旁边盯着呢,有些品牌还偷偷带设备后台监控自己的数据。这事我问过修理厂的李师傅,他笑着摇头:“要真想作弊?这么多人盯着,你以为是小区门口卖瓜啊!”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行水深,各种流言蜚语还是挡不住。有几个牌子的销售私下聊的时候还吐槽,“我们老板怕被黑,都让技术员亲自去看。”
具体成绩咋样?轿车组风云A8L最低油耗5.45升,用61升油跑了1126公里多点儿。这成绩其实很扎实,但最长续航不是它。不过低油耗更实际吧——省钱才是硬道理。我隔壁老陈家去年刚换海豹06,也在榜单靠前,他老婆天天夸动力顺滑,就是后排中间地板稍微有点凸起,小孩坐久了喊腿麻。
SUV组就更热闹。深蓝S05居然拿到了最低油耗5.73升,而且还是增程式技术。本来大家伙都觉得增程高速肯定费油,可偏偏它跟同级别星舰7、宋PLUS这些传统插混车型比起来,就没掉队。我微信里有个成都的哥们儿自己买了一辆深蓝S05,他反馈长途下来百公里不到六升,还特意拍视频发群,说以前信不过这种新玩意,现在是真服气。
再往下看第二名SUV,是智界R7,也是增程式,不过这货可是中大型SUV,大电池加持整备质量2.3吨左右。据传现场工程师自己也愣住,“你们不是一直喷我们大块头费油吗?”结果百公里6.18升,比很多传统插混还省。有一次我去试驾类似配置的大型SUV,那推背感确实爽,就是停车难受死了——太长太宽,小区门口倒腾半天才能进去。
第三名风云T9,是单档插混类型,第四名又轮到问界M8,也是增程式,两者之间差距只有0.02升。一些号称多档DHT技术牛X的车型,比如魏牌蓝山,反而做不到那么低——百公里快八升,比问界M8整整高出一大截。这事微信群吵翻天,有人非要抬杠,说什么风阻造型影响,其实仔细琢磨,那几款都是方正派系轮毂尺寸相仿,也没啥好洗的啦。
顺便补充一点,多档DHT以前总吹能拉低高速能耗,可现在连纯电续航450km以上的新款增程都出来了,这优势在哪?维修圈有人聊起变速箱问题,多档系统理论上复杂度高一点,一旦坏起来配件贵得离谱;相比之下单挡结构简单点,更容易养护,我认识一个技师专门研究新能源变速箱,经常吐槽某些品牌零部件不好找,要等好几周才能修好,人急眼直接换新壳算账……
还有冷知识,据某厂家内部人员透露,高温工况和湿度对部分插混系统影响挺大,今年南方梅雨季节特别明显,有几台搭载早期版本软件的小众品牌,在连续暴雨天气出现电机降功率报警,只能强制切回发动机驱动,好几个客户投诉空调效果下降,被售后安排升级程序才解决。类似情况其实媒体很难碰见,但真实用车环境千奇百怪,总会遇到各种奇葩毛病,就像小区邻居王姐买的新款荣威,上个月因为进水导致线束短路,一通折腾最后保险赔付才搞定,她骂骂咧咧直呼以后再不碰新势力牌子……
最后闲聊一句,我表弟最近刚入手智界R7二手版,本来想着夏天跑西北省心省钱,上个月带孩子去了趟敦煌,全家四口加满行李一路开下来实际平均不到七升。他爸喝茶时念叨:“现在这些新鲜玩意儿啊,用好了是真香,用不好分分钟把你坑哭。”生活嘛,总归绕不开那些琐碎事儿,到底选啥,各凭本心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易车极限及相关行业交流片段,以及部分维修技师与用户反馈日常经验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