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普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从宣传亮点逐渐演变为高端SUV的核心竞争力。纸面配置能够展示硬件与算力,但真正能体现差距的,是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近日,一场雨夜挑战实测,将领克900、问界M9和理想L9置于同样恶劣环境中,全面评估其表现。其中,领克900搭载的“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以感知与决策的双重优势,展现了较高的可靠性。
雨夜假人测试:及时识别与稳健刹停
测试首先模拟雨夜直路上遇到静止成年假人的场景。领克900在60公里/小时和70公里/小时的条件下,均能准确探测前方目标,并通过HUD和声音提示提醒驾驶者减速。HUD先以白色图标显示目标,再转为橙色,同时在界面右下角出现刹车操作提示,使车辆的减速与停靠过程自然顺畅,避免了突兀制动带来的不适。这一过程反映了系统在紧急情况中保持快速反应与辅助控制平衡的能力。
施工桩避让:全维感知的优势
在更高难度的施工桩模拟项目中,领克900的表现同样稳定。在雨夜70公里/小时速度下,车辆能够自动识别施工桩并顺利完成避让,整个过程无需驾驶者干预。其核心在于NVIDIA Thor芯片提供的700TOPS算力,以及由29个传感器组成的感知体系。该系统包含5颗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和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对前后左右及远近距离的全覆盖。借助这一感知网络,系统能在毫秒级识别行人、动物、车辆及各类静止物体,进而迅速做出避障决策。
雨夜泊车:自动化与远程操作结合
泊车是智能辅助驾驶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一。测试中,雨夜侧方位泊车和断头路泊车均被纳入考察范围。领克900能够快速识别可用车位,自主调整车辆角度完成泊入,停放位置居中,整体动作平稳自然。
值得关注的是,领克900的D2D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功能,可以让车辆从导航起点开始,一路自主行驶至目的车位,即便中途涉及地面道路与地下车库的衔接,也能保持流畅衔接。同时,增强版记忆泊车辅助功能进一步提升体验,驾驶者可在车外远程操控车辆泊车,并通过云端视频流实时监控泊车进度。这使得车辆在雨夜复杂环境下,也能为用户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HUD:关键信息的直观呈现
HUD在雨夜驾驶中起到关键作用。领克900配备的95英寸AR-HUD覆盖前方三条车道,能够直观呈现前车、行人、施工障碍等信息。其显示层次清晰、色彩表现丰富,即便在低能见度下也能保证关键信息可视化。
HUD提供六种显示模式:AR、极简、多车道、地图、雪地与娱乐。不同模式下,驾驶者可根据场景快速切换。在变道与超车过程中,HUD会投射盲区影像并发出预警;当驾驶者开启转向灯,相邻车道画面将同步显示,帮助判断周边环境。分辨率为1280×640,支持超过1600万种色彩,屏幕材质优化后,即使在强光或雨夜环境下依旧保持清晰。与此同时,HUD的娱乐投屏功能为长途驾驶增加了舒适体验,让安全与便利兼顾。
从雨夜假人刹停、施工桩避障,到复杂泊车与HUD可视化交互,领克900的“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展现出较强的实用性与稳定性。强大的Thor芯片与29个传感器构成的全维感知体系,使车辆能够在毫秒级完成运算与决策,为驾驶者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
在极端场景中,领克900不仅能有效减轻驾驶者的操作负担,还能以全方位的防护增强行车信心。无论是日常城市道路、雨夜泊车,还是长途自驾出行,该系统都能将智能辅助驾驶的价值转化为用户切实可感的安全与便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