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周末清晨,你开着爱车驶向野外,车顶绑着露营装备,后排塞满补给物资,仪表盘显示剩余续航还有800公里时,心底那份踏实感——这正是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车主们的日常写照。当新能源与硬派越野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相遇,BJ40增程用一场横跨京沪的真实路演,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
直面质疑的真实挑战
2025年4月,北京越野董事长王昊亲自带队,驾驶满载四人、八箱行李的BJ40增程版,从北京出发驶向上海。全程不加油、不充电,直面暴雨与高速路况,甚至全程开启空调——这种近乎苛刻的测试条件,恰恰是用户日常出行的真实缩影。历经起伏路况,最终仪表盘定格在972公里的实测续航里程。更令人惊叹的是,工程师团队在北京六环的封闭测试中跑出了1141公里的极限数据,几乎触及理论值1200公里的天花板。这场全程直播的"续航自证",不仅回应了市场疑问,更刷新了行业对新能源硬派越野的认知边界。
千公里背后的技术底气
达成这一成绩的核心,源于BJ40增程版的硬核技术架构:
- 能效管理系统:搭载40.3度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与82升超大油箱,配合北汽第四代增程平台。独创的AI能量管理算法能预判地形变化,自动切换纯电/混动/燃油优先模式。例如拥堵路段强制纯电驱动,杜绝无效油耗;高速巡航时油电协同运作,能耗较传统燃油车降低30%。
- 越野基因强化:非承载式车身配全时四驱,融入前/后桥双电机方案——前桥电机专注经济性,后桥电机强化脱困能力,油电切换实现无感衔接。加上11种全地形模式与两把差速锁,既能征服交叉轴路面,又能从容应对雪地沙丘。
- 极端环境适配:针对新能源车的高寒痛点,搭载宽域智能温控系统(-41℃至60℃),确保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700mm涉水深度配合军工级硼钢车身(占比37%),暴雨积水与崎岖地貌皆可轻松穿越。
用户场景中的全能表现
新疆车主@荒野大镖客的体验颇具代表性:"穿越塔克拉玛干无人区全程1100公里,仅需一次补能,彻底告别续航焦虑。" 而都市用户同样受益:纯电模式覆盖152公里通勤(CLTC标准),每周充电成本甚至低于一杯奶茶。露营时更化身"移动电站",3.3kW外放电功能可同时支持电磁炉、咖啡机等设备,解锁野外精致生活。
安全至上的三层防护哲学
硬派越野的安全标准被BJ40增程重新定义:
1. 上层防护:内嵌式金属防滚架从A柱贯穿车顶,形成笼式结构,抗扭刚度提升30%;
2. 中层装甲:"龙脊"一体式大梁采用两纵八横设计,高强度钢强度达普通钢材3-5倍;
3. 底层守护:47mm厚"玄武护甲"抵御碎石冲击,电池包通过1.5米跌落试验,超前15个月满足2026年新国标。
市场给出的信任票
用户用订单投出了信心票:上市48小时订单破万,进阶版占比超75%。中汽中心数据显示,其占据增程方盒子细分市场81%份额,稳居新能源方盒子榜首。为回应热情,北京越野推出"等待增值计划"——超期交付每日补贴100元,并建立专属服务群同步生产进度,开创行业服务新标准。
从实验室参数到真实路况,从都市通勤到荒漠远征,BJ40增程版正重新书写新能源硬派越野的规则。当周鸿祎在上海车展从北汽集团董事长手中接过钥匙,当越来越多的车主开着它驶向山川湖海,中国汽车的硬核创新力,已然在每一次车轮转动中澎湃向前。
> 技术控笔记:
> BJ40增程的续航优化秘密藏在地形预判算法中——系统通过摄像头与雷达提前感知坡道角度,上坡前自动储备电量,下坡时启动高效回馈,实现能耗最优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