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下半场,本田掀桌了:别卷屏幕和沙发,我们比比造车基本功

当下汽车圈的魔幻程度,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编剧的想象力。这边厢价格战打得裤衩都不要了,那边厢新势力发布会开得像春晚,PPT上的功能一个比一个玄学,恨不得当场搓出个反物质发动机。在这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混沌里,有一群人显得特别尴尬,就是那些曾经躺着数钱的“洋师傅”们,也就是合资品牌。

过去几十年,他们是市场的神,是鄙视链的顶端,随便一个标贴上去,加价排队是常规操作。但到了电车时代,风向全变了。当国产新势力们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不要钱一样的电耗教育市场时,洋师傅们还在慢悠悠地搞“油改电”这种行为艺术,那感觉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还在琢磨怎么把塞班系统做得更耐摔。结果自然是被市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销量和口碑双双跳水,曾经的品牌光环碎了一地。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大人,时代变了。你再不拿出点真东西,我们就真去隔壁买能唱K能露营还能自动泊车的“移动客厅”了。

在这种被逼到墙角的绝境下,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发疯,还有人选择掏出真家伙干一架。广汽本田的P7,就是这第三种选择。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降价或者堆配置,而是打出了一套看似复古又有点新意的组合拳,充满了老牌巨头被逼急了之后的拧巴与决绝。

电车下半场,本田掀桌了:别卷屏幕和沙发,我们比比造车基本功-有驾

首先最直接的,是价格。19.99万起,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愣了一下。要知道,它的姊妹车型刚出来的时候可是奔着25万以上去的。广本这一刀,直接砍到了大动脉,基本实现了“油电同价”。这姿态就很灵性了,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来交朋友的,我是来掀桌子的。过去那种靠着品牌溢价多赚三五万的好日子,我亲手把它埋了。这是壮士断腕,也是认清现实。承认自己的光环在电车时代不好使了,愿意下场跟一群愣头青肉搏,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光便宜没用,消费者被坑多了,早就学会了看底裤。P7的第二招,也是最核心的一招,是回归“造车”的本质。这就要提到那个听起来有点玄乎的“云驰架构”。说白了,这就是本田专门为电车搞的一个全新平台,不是拿以前的油车底盘敲敲打打改出来的凑合玩意儿。这意味着从根上,它就是一辆纯正的电车。

这玩意儿厉害在哪?在于本田把燃油车时代最引以为傲的“驾趣”和“操控”,用电动化的方式给复刻了一遍。前后50:50的黄金配重,这在同价位电车里是稀罕物,通常是宝马这种天天把操控挂嘴边的性能车才爱干的事儿。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也是典型的运动化配置。高刚性车身,低重心设计,这些词听着枯燥,但组合起来指向一个结果:这车开起来不像船,更像一个灵活的胖子,指哪打哪,过弯有信心。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差异化打法。当所有人都卷屏幕数量、卷语音助手能不能帮你点外卖的时候,本田说,我们聊点别的,聊聊开车本身这件事的乐趣。这是一种赌博,赌的是当消费者从最初对智能化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后,会有一部分人重新开始在乎“一辆车作为一辆车”最基本的素质——好开、扎实、安全。这种对驾驶本身的执念,是本田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也是新势力们短期内最难模仿的“肌肉记忆”。

然后是安全,这是老牌车企最后的尊严,也是他们最喜欢拿来降维打击新势力的领域。P7在这方面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车身热成型钢比例高得吓人,扭转刚性超过4万牛·米/度,这数据扔到豪华品牌里都算优等生。电池包更狠,全球首次用12000吨一体化压铸搞了个铝合金外壳,配合各种阻燃材料,意思就是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也要保住你最后那点体面。甚至细致到碰撞后1秒内自动断电这种魔鬼细节,确保你不会在气囊弹出后被电个外焦里嫩。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血本的思路,和很多新势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还在玩命堆料让你爽,一个已经开始思考怎么让你活命了。这种“体系力”的碾压,才是合资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它背后是广本那个全新的数智化零碳工厂,是27年造车经验积累下来的品控标准,是拉着400多台车跑150万公里做极端测试的偏执。这种事,初创公司不是不想干,是真没那个家底和时间去干。

所以你看,P7的整个产品逻辑非常清晰:用一个有诚意的价格破冰,然后迅速亮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传承了本田驾驶乐趣的、并且在安全和品质上做到冗余的“水桶车”。它不去硬碰硬地跟新势力比谁的屏幕更大、谁的算力更高,而是选择了一条“驾趣电动化”的中间道路。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战略反思。广汽本田明白,想在新能源这个修罗场活下去,不能再靠过去的品牌光环当饭吃,也不能完全照搬新势力的互联网打法,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强项。唯一的出路,是找到自身最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并把它放大到极致。对本田来说,这个优势就是几十年来在全球市场积累下来的,关于“如何造一辆好开又可靠的车”的体系化能力。

电车下半场,本田掀桌了:别卷屏幕和沙发,我们比比造车基本功-有驾

P7上市24小时拿了5000订单,说明市场里确实存在这样一批消费者:他们对电车感兴趣,但又对新势力的品控和“半成品”感有所忌惮;他们想要智能化的体验,但更看重车辆本身的机械素质和安全保障。P7精准地切入了这块市场空白。

当然,一款车并不能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P7更像是一个宣言,是广汽本田在电车时代吹响的反攻号角。它证明了,当这些被时代洪流拍在沙滩上的“洋师傅”们,一旦放下身段,认真起来,他们深厚的家底和工程能力依然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他们可能在智能化上慢了半拍,但在造车的基本功上,依然是老师傅。

接下来,广本还规划了更多基于云驰架构的新车。这场由P7开启的技术价值战,本质上是一场“长期主义”对“短期主义”的博弈。它赌的是,汽车的终极形态,依然是“车”,而不是一个“带轮子的iPad”。这场仗,现在才刚刚进入最好看的部分。当新旧势力都开始在对方的优势领域里短兵相接,这浑水,才真正开始有意思起来。

电车下半场,本田掀桌了:别卷屏幕和沙发,我们比比造车基本功-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