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坐。
咱俩今天盘个事儿。
就说这股市里头吧,总有那么几个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家伙。你说它好吧,它趴着不动,跟睡着了似的;你说它不行吧,它的家底、它的客户名单,拉出来能亮瞎你的眼。
三花智控,就是这么个主儿。
最近不少玩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朋友,心里都犯嘀咕:这哥们儿到底怎么了?按理说,它是热管理这块儿的扛把子,技术牛,客户也都是特斯拉、比亚迪这种顶流,怎么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迟迟“雄起”不了?
要我说,这事儿就像看一个武林高手。你瞅着他在院子里扎马步,一动不动,觉得他是不是武功废了。其实呢,人家可能是在憋大招。三花这事儿,不是不行,是在等。等两声“发令枪”。
枪一响,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把这公司的底裤,哦不,是家底,扒拉开看看。
你说它实力硬不硬?硬得跟金刚石似的。在新能源车热管理这个圈子里,它就是那种走哪儿都得被人叫声“哥”的角色。全球市场,它能啃下来将近两成的份额,而且还在涨。国内就更别提了,稳稳的第一梯队。
最骚的是它的朋友圈。你打开一看,嗬!特斯拉、比亚迪、大众、宝马、蔚来……基本上你能叫出名号的车企,都在它的饭局上。光一个特斯拉,就给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生意。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在学校里,跟学霸、班长、体育委员全是铁哥们儿,考试你还愁抄不着,啊呸,是愁没饭吃吗?根本不愁订单。
技术上,这哥们儿更是个“技术宅”。尤其是在800V高压快充这个新战场上,别人还在画图纸、搞PPT呢셔,人家已经能批量出货了。这就叫先发优势。手里攥着五百多项专利,在一些关键小零件上,比如那个什么电子膨胀阀,市占率高得吓人,超过30%。说白了,车企想造好车,绕不开它。
再看账本,也挺体面。营收、利润都在涨,虽然没跟坐火箭似的,但在现在这个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光景里,还能稳步增长,已经算得上是三好学生了。兜里现金流哗哗的,比我钱包里的钢镚儿还多,根本不差钱搞研发、扩产能。
所以你看,这人高马大的,浑身肌肉,怎么就趴窝了呢?
这就得说到当下的“水逆期”了。
第一个拖后腿的,是车市的“小感冒”。十月份那阵子,国庆节的购车狂欢一过,大家都有点贤者时间,买车的热情稍微降了降。销量数据一出来,环比下滑,市场立马就紧张了。三花这公司,有相当一部分订单是跟着车企的月度销量走的,车卖得慢了,它交货的节奏自然也得放缓。
这就像啥呢?你是个卖盒饭的,旁边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兄弟们今天加班,你盒饭就得多备;明天他们放假了,你蒸那么多米饭,卖给谁去?市场一看,哟,富士康放假了,你这卖盒饭的下个月业绩悬了啊。股价,duang,就下来了。
第二个拖后腿的,是整个新能源板块的“集体emo”。最近这大盘子,整体情绪就不高。你想想,前两年大家一窝蜂地往里冲,估值炒上了天。现在潮水退了点,大家都在岸上看着,谁也不敢先下水。都在等三季报,看看谁在裸泳。这种时候,资金就跟害羞的小姑娘似的,矜持得很。三花作为板块里的大块头,自然没法独善其身,被这股冷空气吹到,也得打个哆嗦。
再加上,行业里总有些想“弯道超车”的小兄弟,玩命压价抢单。虽然三花家大业大,不怕这点价格战,但市场会担心啊,觉得你利润空间是不是要被压缩了?
你看,这些事儿凑一块儿,就跟给人套上了一件湿棉袄,又冷又沉,想跑也跑不快。
但是,但是,关键的来了。这些都是皮外伤,是暂时的。真正决定三花能不能脱掉湿棉袄,一飞冲天的,是那两声还没响的“发令枪”。
第一声枪响,叫“800V时代,全面降临”。
这是啥意思?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原来卖的是20块钱的标准美式咖啡,走量,薄利多销。现在,你开始卖40块钱一杯的手冲瑰夏了。单价翻倍,利润空间更是大得离谱。800V高压平台的热管理系统,对于三花来说,就是那杯“手冲瑰夏”。
它的价值,比普通400V平台的车,要高出至少50%。毛利,那就更不用说了。而这杯“手冲瑰夏”,国内能调得好的咖啡师,没几个,三花就是其中手艺最精湛的那个。
你猜怎么着?一大波等着喝“手冲瑰夏”的客人,已经堵在门口了。
马斯克那个酷得没朋友的赛博皮卡(Cybertruck),马上就要批量交付了。那车上的热管理,从头到脚,都是三花包圆儿了,独家供应!首批订单就是十万台。你拿计算器按按,单车价值就算八千块,这一下就是八个亿的真金白银入口袋。
这还只是前菜。后面,比亚迪那个上百万的仰望U8改款、小鹏G9的高配版,这些装着800V“心脏”的猛兽,都在排队等着上市。而它们的核心部件,三花早就把合同签得妥妥的了。
现在,800V的车,在市面上还算稀罕物,渗透率不到10%。但明年,这个数字很可能直接翻倍到15%以上。这意味着一个几百亿规模的新市场凭空炸了出来。一旦这些车开始像下饺子一样下线,三花的订单和利润,那就不再是“增长”,而是“暴增”了。届时,市场的估值逻辑,就得全部推倒重来。
这,是第一声枪响。威力巨大,就等扣动扳机。
第二声枪响,叫“出海!到更广阔的海洋去!”
光在自家院子里当老大,那格局就小了。三花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但以前吧,总有点束手束脚,产能、物流都是问题。现在,它在墨西哥的“桥头堡”建好了。
为啥是墨西哥?你打开地图看看,它旁边是谁?是美国。特斯拉、大众、宝马的北美工厂都在那儿。三花这个墨西哥工厂,就等于把军火库直接建在了前线指挥部的隔壁。以后供货,开车就送到了,还扯什么海运、关税?服务响应速度、成本控制,完全是降维打击。这个厂子一旦开足马力,一年能供应200万套系统。
这还没完。在欧洲,它还在跟雷诺、Stellantis这些地头蛇眉来眼去,样品都送去测试了,估计明年就能定下“婚事”。
如果这两件事都成了,三花的海外收入占比,将从现在的三分之一,直接飙到接近一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不再仅仅是中国的三花,而是世界的三花。它的天花板,将从中国的屋顶,变成浩瀚的星空。
这,是第二声枪-响。声音可能没第一个那么炸裂,但后劲绵长。
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吧?
三花现在这个状态,不是病了,而是在“蓄力”。短期的销量波动、板块回调,都只是大战前夕的几声咳嗽。它所有的宝,都压在这两声枪响上。
一旦特斯拉的皮卡在美国大街上跑起来了,一旦墨西哥工厂的机器轰鸣起来了,市场的叙事就会彻底改变。大家会猛然发现,这个扎马步的家伙,不是武功废了,而是在练“降龙十八掌”。
当然,这剧本能不能按时上演,还得看细节。800V的车交付顺不顺利?海外工厂的良品率爬坡快不快?这些都是未知数。投资这事儿,本来就不是请客吃饭,没那么多百分之百。
但对我这种老江湖来说,我更愿意去看这种趋势性的东西。新能源车要搞800V快充,这是阳关大道,谁也挡不住;中国的龙头企业要出海去卷翻老外,这也是浩浩荡荡的潮流。
三花,恰好就站在这两个最大的风口上。
所以,与其天天盯着K线图上那几毛钱的波动给自己添堵,不如泡杯茶,耐心点,多去打听打听那两声“发令枪”的消息。
这剧本写得挺好,就看主角什么时候正式登台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喷两句?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