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腾势操盘手赵长江出走,华为砸百亿携5000人团队在奇瑞搭台,这场MPV豪赌谁来买单
10月23日那天,赵长江在微信上回了个“真的”,比亚迪内部公告就开始在各个群里流传。这位把腾势D9从月销几百台做到破万的人,用最简单的两个字给自己在比亚迪的日子画了句号。
有意思的地方在后头。业内几个消息灵通的圈子里,都在传他下一站的去向——奇瑞和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虽说官方还没发声,但这个组合本身就值得琢磨:一个在MPV市场验证过打法的操盘手,一套华为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方案,再加上奇瑞那套跑了几十年的制造体系。
智界这个牌子,今年其实经历了一次彻底改组。成立了独立公司,华为主导产品、制造、销售全链条,奇瑞则采取“控股但不插手”的姿态。听起来跟当年华为和赛力斯搞问界有点像,但这回玩得更深。奇瑞内部红头文件都下了,把智界列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投入超过百亿资金,拉了5000人的研发队伍。
8月份智界R7和S7改款小订开启,1小时订单破万。这个数字在新能源圈不算特别夸张,但对一个刚重组没多久的品牌来说,市场给的反馈还算体面。车子搭载华为ADS 4.0系统,在辅助驾驶硬件上向旗舰看齐。
不过真正让人关注的,大概是智界规划里那款还没露面的MPV。这个细分市场这两年挺热闹,腾势D9开了个好头之后,各家产品陆续跟进,有的卖得风生水起,有的就比较难看了。赵长江要是真去操盘这个项目,那就是拿着已经跑通的经验再走一遍。成功不敢说百分百,但至少路径比较清楚。
华为这两年在车圈的动作,稍微关注行业的人都能看出门道。鸿蒙智行旗下几个“界”字辈品牌铺开,从二十来万到更高价位段都有覆盖。除了深度合作的这几家,华为还通过技术供应的方式跟十几个车企集团建立了联系。这种“不造车但深度参与”的打法,到底能走多远现在还不好说,但势头摆在那儿。
奇瑞这边也不是空手进场。这些年他们在技术上积累的东西不少,混动平台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6.5%,电池、自动驾驶这些都在布局,就是缺个能把这些整合起来打出声量的平台。华为进来,某种程度上补了这块短板。
网上关于赵长江跳槽还有个讨论热点——竞业协议的事儿。很多人吐槽为什么普通员工跳槽要被限制半年一年,高管反而相对自由。这事儿说起来复杂,不同级别合同条款本来就不一样,但打工人的情绪能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才往哪儿流动,往往也能看出下个风口可能在哪儿。
对真正考虑买车的人来说,智界的吸引力可能不只是华为这块招牌。鸿蒙生态的连接体验、持续迭代的智能驾驶、还有那套号称“零缺陷”的工厂质量标准,这些才是用车时能感受到的东西。承诺能不能兑现,得等车真正到用户手里才知道。
赵长江这次选择,从个人角度看挺合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换个可能更有上升空间的平台继续发挥,这种机会不是随时都有。对智界来说,如果拿下这样一个操盘手,也算给MPV项目上了份保险。
现在MPV市场竞争激烈,机会和坑都不少。谁能笑到最后,除了产品力,营销、渠道、品牌认知,每一环都得咬住。跑过长途的老司机都明白,造车这事儿七分靠本事三分看运气,但有时候选对了人,运气也会偏过来一些。
华为在智界这个项目上押的筹码不小,奇瑞拿出的决心也够明确。至于这场局最后怎么收,可能还得看那款MPV出来后市场给的答案。赵长江要是真去了,他手里那套腾势D9的打法能不能在新平台上复制,这才是最值得观察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