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

16年的深耕,112万粉丝的关注,一句 “先休息一下”,带走了比亚迪的王牌人物——赵长江。这位曾经将濒临惨败的腾势品牌起死回生的“少帅”,创造了新能源MPV市场的销售神话,一款腾势D9销售30万台,被誉为“MPV印钞机”,却最终选择挥别功成名就的比亚迪。赵长江的离开,究竟是高端化道路上的“意外翻车”,还是国产新能源突围过程中,必然要踩的坑?这一切的答案,似乎藏在比亚迪的内部逻辑里。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有人说,赵长江是比亚迪高端化的“第一人”,也有人反驳,他的“成功”,不过是偶然撞上了新能源MPV的蓝海。腾势D9确实亮眼:乘着新能源政策东风,一举打败了别克GL8,销量稳居领先。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D9卖出10万台,这几乎是腾势品牌此前全年销售的20倍!然而D9之后的腾势,却再也没有推出过一个能延续这种爆款神话的车型。N7表现不佳,月销只有两位数;降临市场的旗舰SUV N9也无法激起业内波澜,半年销量不过6000辆。腾势的高光在迅速暗淡,而赵长江的轮岗则将矛盾彻底引爆。是比亚迪的高端化思路出了问题,还是赵长江个人能力遭遇瓶颈?这一切仍然悬而未决。

要梳理赵长江的离开与比亚迪高端化的现状,绕不开D9这款车型。从实际表现来D9确实是个成功的翻身战,但它的成功是否能复制?一个做汽修的老司机告诉我,他买腾势D9,“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端,而是因为别克GL8太油腻、不环保了”。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相,D9的优势,不是因为腾势足够优秀,而是新能源政策抢占了市场份额。换句话说,赵长江押注MPV蓝海并成功突围,但他并没解决比亚迪中高端市场产品“青黄不接”的问题。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从用户角度来比亚迪的高端化尝试似乎并不贴近普通消费者的体验。很多人区别不出为什么比亚迪的旗舰SUV和普通车型价格差距那么大。一些渠道商吐槽,消费者买高端汽车看的是体验,而不是技术参数;关门的声音、座椅的舒适度、内饰的触感,这些零零碎碎的“仪式感”远比零点几秒的加速数据更重要。比亚迪的工程师思维是“技术说了算”,但在用户那里是“体验决定了卖不卖”。即便腾势D9成功,这样的痼疾也无法隐形。

赵长江的“功臣”角色落幕,看起来是个人选择,但实际上,或许是比亚迪高端化战略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今年7月,赵长江被调任至比亚迪方程豹品牌,担任直营负责人,尽管看似以“轮岗”为由,实则有些“明升暗降”的意味。这被视作比亚迪对腾势发展的重新评估——表面上是推进进程,实则是高端化战略举棋不定。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但比亚迪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只是人事安排,而是一个更复杂的体系困境。比亚迪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与制造能力,刀片电池、云辇系统、易三方这些超高端标签频频出现在宣传中,但它的市场表现证明,仅靠技术服务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业界吐槽中,不难发现比亚迪的工程师主导逻辑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分歧相当严重。技术院给了很多研发上的优质选择,可实际产品却无法接地气。消费者挑车,更在意能否一眼认出“豪车气场”,而不仅是技术优越化。

换句话说,赵长江的离开也许不是偶然,而是给这个体系混乱的品牌敲响了警钟——“卖车,是情感艺术,不是单纯的数据游戏”。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就在外界猜测赵长江的去处时,一则爆料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他或许会加入华为与奇瑞联手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界”,或者投身鸿蒙智行,接手更尖端智能新能源市场。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赵长江或许真的有能力复制他的成功模式;第二,赵长江离开大象般笨重的比亚迪,转向更具灵活性和资源优势的新品牌,可能会对老东家构成直接威胁。

另对比亚迪而言,赵长江的离开是高端化故事走入“下一章”的分水岭。腾势目标2025年的销量是30万台,但前9个月只做到了不到11.6万,这意味着比亚迪即便有D9这张王牌,也无法撑起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腾势之外,比亚迪仍然在为其豪华品牌方程豹投资,但这个定位超跑SUV的项目能否成功,似乎又得到几率主导市场的凭运气阶段。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比亚迪的王牌失去了能说故事的人。对消费者来说,“产品打动心”的那一步,看似技术助力,实则离不开“会讲故事的灵魂人物”。赵长江带着经验离开,谁又能在“高端化大考”中为这个汽车巨头续写传奇?

赵长江的离开虽然看似平息了功臣与管理层的轮岗权责争议,却可能留下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亚迪未来是否要重修其战略步调,在豪车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真正平衡?当老一套“技术为王”的霸气优势无法通吃时,用户的体验感与价格信心成为摆在眼前的大难题。

赵长江挥别比亚迪,高端化路上的偶然成功还是战略迷失?-有驾

更意外的是,比亚迪品牌尚未整合完成新的风向,新能源市场已经迎来了其他对手的强力竞争。比如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均在家庭车、用户体验上做了充分铺垫。赵长江离开的便捷智能的纯电车型以及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座舱体验正快速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的心。市场对仪式感的追求,使老牌车企的步调显得愈发落后。如果奇瑞联合华为推出“智界”,只要将技术与智能体验结合得完美,或许真能一举再创爆款——到时比亚迪将真正陷入产品更新难、品牌调性模糊的双重压力。

高端车市场从来不是仅靠偶然和单一优质产品就能长期维持的场地。比亚迪能否从赵长江的离开中听到正确的警钟,改变自我,或许才是决定其未来十年的关键。

有人说,赵长江的成功靠的是天时地利,有限资源被他整合出了奇迹,但还有人质疑:比亚迪高端化失败,是否将责任过多归咎于人事,而不检讨自身的问题?比亚迪过去几年内通过技术掌控市场话语权,可它能否走完漫长的高端化道路,仍是未解之谜。对手已经迎头赶上,而比亚迪还在调整内部分工。如果说腾势D9不是“成功的偶然”,那为什么没能推出另一个神话车型,它真正的高端化梦想,熬得过未来三年的挑战吗?

赵长江离开比亚迪,你觉得谁的损失更大?如果高端化故事需要一个王牌操盘手,比亚迪是否过于依赖个人的营销能力而忽略了消费者真正需求?更重要的是,谁还能接棒讲好比亚迪接下来的故事呢?或许小编最想问的是:你买车,会更在乎数据性能还是一点仪式感?你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最终解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