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报价和指导价有什么区别?看完立省2万

上个月,闺蜜小周喜提一台官方指导价26.98万的混动SUV;同一天,我在同城另一家4S店,用24.68万把它开回家。小周当场懵了:“指导价不是26万9吗?你怎么便宜两万多!”我笑着回她一句:“指导价是厂家说的,经销商报价才是我真正付的钱。”今天,就把这两条价格的底裤扒到底,让你下次砍价心里有数,不再当冤大头。

经销商报价和指导价有什么区别?看完立省2万-有驾

一、指导价:厂家的“面子价”,好看但不一定好用

官方指导价(MSRP)是车企贴在配置表上的“建议零售价”。它存在的意义有三点:

给市场定锚:消费者在官网、广告、媒体评测里看到的都是这个价格;

保护品牌溢价:防止经销商恶性低价竞争,拉低品牌形象;

给金融方案做基准:贷款、保险、购置税都用它计算。
但请记住,指导价不含任何优惠、购置税、保险、上牌费,像菜单上的“时价”,只负责漂亮。

二、经销商报价:4S店的“里子价”,可以谈

经销商报价是4S店根据库存、任务压力、区域竞争自己“打出来”的终端零售价,通常由四部分构成:

裸车价:真正成交的车价,可谈空间最大;

购置税:按开票价÷11.3,开票越低越省;

保险:店里返点高,可捆绑可拆分;

杂费:上牌、装潢、服务包,水分最多。
一句话总结:指导价是“标价”,经销商报价是“成交价+手续费”,后者才是你掏钱的总数。

三、价差从哪来?库存、返利、任务三座大山

库存压力:月底冲量,旧款清库,裸车直接降2-3万;

厂家返利:完成季度任务返点3%-5%,4S店宁愿少赚也先拿返利;

区域竞争:同城三家店抢客源,价格战打到骨折。
我买车那家店,月底差5台完成厂家任务,销售经理亲口说:“再降8000,返利还能补回来。”这就是价差的真实来源。

四、砍价三步法:把指导价砍成经销商报价

Step1 先问落地价
直接让销售算“落地总价”,包括裸车、税、保险、杂费,防止后期加钱。
Step2 反向拆解
用指导价做锚点,要求“裸车优惠≥X万”,再逐项砍掉装潢、上牌费。
Step3 签闭口合同
把最终价格、赠送项目、提车日期写进合同,防止临时加价。
我当天用这招,把26.98万指导价砍到24.68万落地,还送三年保养,小周直呼血亏。

五、避坑锦囊:这些“赠品”其实最贵

强制装潢:成本3000的贴膜卖8000,砍!

上牌服务费:自己去车管所150元,店里收1500,砍!

延保套餐:厂家质保已覆盖,额外延保看需求再决定。
记住:所有“必须店内购买”的项目,都可以谈,谈不了就换一家店。

结尾彩蛋:一张比价小纸条,随身砍价用

把指导价、落地价、裸车优惠、杂费四项写在便签上,进店直接递销售:“按这个数字写合同。”多数销售看到“懂行”两个字,报价立马实在。

评论区等你
你买车时落地价比指导价便宜了多少?留言晒出砍价战绩,让下一位少花冤枉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