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关注汽车的朋友可能都在网上看到了一款挺漂亮的新车,是日产在美国市场发布的新一代Sentra。
这款车的外观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犀利的大灯配上动感的车身线条,内饰里的大屏幕也充满了科技感,看起来比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日产车要时髦不少。
很多人一看就心动了,觉得这车要是能引进国内,肯定会是一款热门车。
毕竟,Sentra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它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阳光”系列的海外版本,和现在的轩逸算得上是亲兄弟。
于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来了:这么一款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的车,日产到底会不会把它带到中国市场来卖呢?
虽然大家都很期待,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从市场的角度仔细分析一下,可能会得出一个让人有点小失落的结论:这款好看的新车,大概率和我们中国消费者没什么缘分了。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背后有好几个实实在在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日产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了一款地位无法撼动的“神车”——轩逸。
轩逸这款车在中国卖得有多好,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咱们可以看看数据,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在家用轿车这个领域,轩逸常年都是销量排行榜的冠军。
哪怕是在各种新车型、新能源车层出不穷的近两年,轩逸依然能保持每年几十万辆的惊人销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它不仅是东风日产的销量支柱,更是整个合资品牌轿车市场的一面旗帜。
轩逸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最广大家庭用户的需求:省油、可靠、空间大、乘坐舒适。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款新的Sentra。
它的定位是什么?
同样是紧凑型家用轿车。
它的目标客户是谁?
同样是追求经济实用的家庭用户。
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它的定位和轩逸几乎是完全重合的。
如果日产真的把新Sentra引进来,就等于是在自己最畅销的产品旁边,又摆上了一个功能、价格都差不多的替代品。
这在商业上叫做“产品内耗”,通俗点说,就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抢生意”。
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多了一个选择是好事,但对于厂家来说,这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因为引进一款新车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包括生产线的改造、零部件的采购、市场的宣传推广等等。
如果最终的结果只是让原本要买轩逸的客户,一部分转而去买了Sentra,总的销量并没有增加多少,那这笔投入就非常不划算了。
更何况,轩逸在国内已经积累了极好的口碑和庞大的用户基础,“轩逸”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日产没有任何理由去冒险,用一款全新的、需要重新建立市场认知度的车型,去冲击自己最稳定、最赚钱的业务。
其次,我们要看到,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那个样子了。
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款新的Sentra,它搭载的是一台2.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的是CVT无级变速箱。
这套动力组合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运行平顺、省油可靠。
放在过去,这绝对是家用车的黄金搭档。
但是在今天,它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选择实在是太丰富了。
一方面,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强势崛起。
同样是十几万的预算,消费者可以买到像秦PLUS DM-i这样的车型。
这种车在市区里可以当纯电车开,用电成本极低,一公里不到一毛钱;跑长途时又能用油,没有里程焦虑。
而且,它们还能享受新能源车的政策优惠,比如在一些限牌城市可以直接上绿牌。
相比之下,新Sentra作为一款纯燃油车,在使用成本和政策优势上,就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另一方面,是国产燃油车的技术进步。
现在同价位的国产车,普遍都用上了动力更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比如1.5T的发动机,不仅加速感觉比自然吸气发动机要爽快得多,而且在技术不断优化的今天,油耗也控制得相当不错。
更重要的是,国产车在配置上简直可以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
巨大的中控屏幕、智能化的车机系统、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全景天窗等等,这些在过去二三十万合资车上才有的配置,现在十几万的国产车上基本都成了标配。
反观新Sentra,虽然它在美国市场的配置算不错,但拿到中国市场和同价位的国产车一比,恐怕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所以说,不是新Sentra的产品力不行,而是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太“内卷”了,它的那套传统优势,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品面前,已经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最后,我们还要从日产在中国的整体战略来看待这个问题。
最近几年,包括日产在内的所有传统合资车企,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就来自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
他们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不断地挤压,过去那种躺着就能挣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日产来说,眼下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在已经饱和的燃油车市场里再增加一款车型,而是如何尽快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突破,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可以看到,日产也在努力转型,比如推出了纯电动的艾睿雅车型。
虽然目前来看市场反响一般,但这代表了他们战略调整的方向。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企业有限的研发资金和市场资源,必然会优先投入到代表未来的新能源项目上。
再去花费巨大的精力去为一款纯燃油车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和市场推广,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综上所述,虽然北美的这款新Sentra确实是一款让人心动的车,它的设计和配置都展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日产在国内已经有了轩逸这张不可替代的王牌,加上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趋势的巨大转变,以及日产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这款车被引进中国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对于广大车迷来说,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对于日产而言,这却是一个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的商业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