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性价比与情感共鸣的对决正在上演,吉利以星愿新款的上市宣布:别再只盯着比亚迪的海豚海鸥,市场需要更贴近真实生活的火力点。 10月10日,星愿2026款正式亮相,价格略有调整,但核心诉求更明确:配置增多,槽点更少,性价比更突出。
这次新车提供6款配置,官方价位在6.88万到9.88万之间,限时优惠达到6.58万到9.58万。 和海鸥的官方定价相比,星愿现在的价格优势近4000元,市场反馈显示竞争力不俗。
更重要的是,新增了一个长续航版本,续航达到410km,并且取名“自在版”,显然是瞄准对续航敏感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STAR限定版开启大定,首批1000台,外观双拼漆,车内还配备红色缝线和红色安全带,强调个性与情感认同。
从产品角度看,星愿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只在价格。 它搭载Flyme Auto智能座舱,配有后置单电机,提供58kW和85kW两种功率输出,电芯源自宁德时代,具备液冷温控,官方续航分为310km和410km两档,在同价位车型中属于主流水平。
补能方面,最高快充倍率达到1.66C,30-80%只需约21分钟,10分钟可以续航约120km,日常出行几乎不用“加班等待”的套路。 操控部分,星愿采用后驱和多连杆后悬架,行驶质感与转向精准度有不错的平衡。
在湿地麋鹿测试中,速度达到了73.5km/h,100-0km减速距离36.9米,鱼钩测试速度130km/h,这些数据对比同价位车型来说并不落后,足以证明其路上稳定性与安全性。 外观颜色也有更多选择,视觉层面更易吸引年轻女性用户的关注。
尺寸方面,星愿长4135mm、宽1805mm、高1570mm,轴距2650mm。 与比亚迪海豚处于同一量级。
车身设计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轮圈最大16英寸。 内舱的亮点是14.6英寸中控屏的Flyme Auto系统,支持壁纸更换、750版高德地图、手机互联、双区语音、柔光化妆镜和50W无线快充等。
实用性上,星愿还布置了70L前备厢、20L中央扶手储物、10L副驾储物盒,后备厢容积在375L到1320L之间,后排座椅可按比例放倒,扩展空间灵活。 在竞争格局里,星愿要面对海豚、海鸥以及五菱缤果等对手。
与海豚海鸥相比,星愿在车机、无线充电、座椅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亮点,设计上也更具温柔气质,可能更能打动女性消费者。 与五菱缤果相比,星愿的续航短板被突出缓解了,但缤果在续航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顶配版本还能达到510km。
作为吉利在电动化领域的“第一爆款”级产品,星愿的上市带来的是一种市场情绪的转折。 自2024年9月上市以来,星愿凭借强大的性价比和配置优势,短时间内进入电动车销量榜单前三,半年后更成为不需要加定语的行业销量第一。
到今年9月,星愿累计销量已经突破40万辆。 单月方面,9月销量超过5万辆,被广泛视为国民级热销车型。
吉利在9月的总销量为273,125辆,其中新能源占比高达60%,星愿单车贡献约18.4%的销量,这让星愿成为吉利品牌中不可或缺的“销量引擎”。 这份成功并非偶然。 星愿让吉利在细分市场里第一次撬动到了比亚迪的强势腹地。
海豚、海鸥等产品一度牢牢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同行业的其他品牌也纷纷推出对手。 可星愿的出现,给了吉利一个更清晰的作战模板:以成本控制和功能组合的优势,逐步撬动对手的市场空间。
正因为如此,吉利逐步建立起一套更完整的产品打法,未来面对比亚迪及其他对手时,能有更强的反击节奏。 今年的市场风向也在快速变化。
吉利通过星舰7、银河E5、星耀8等型号,持续盯住比亚迪的核心腹地,试图用价格、配置和场景化应用来引导消费。 星愿在此轮升级中再次强化了这一路线,目标是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提升用户的真实使用体验。
比亚迪方面,作为行业的头部力量,销量仍然强劲,但在研发投入和现金储备方面的持续扩张,让竞争对手看到的是一条必须继续竞速的路。 从经营层面看,吉利的表现同样亮眼。
9月销量达到273,125辆,同比提升显著,月度环比也有稳健增长。 银河品牌的表现尤为突出,9月销量近12万台,同比暴增一百三十多个百分点;领克和极氪则呈现出不同的波动。
前九个月,吉利的累计销量超过两百一十万辆,同比增幅接近五成,已接近并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面对这样的势头,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成为业内少见明确上调目标的企业之一。
盈利层面的数据也显示出强劲势头。 上半年,吉利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五百亿,净利润和毛利率均有提升,现金水平也持续走高。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同一时间段的销售体量和研发投入都在上升,研发支出达到近309亿元,现金储备高达约1561亿元,财务稳健度明显提升。 可以说,当前阶段的对决,是销售规模、利润结构与创新投入的综合博弈,谁更懂得把握市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对星愿而言,未来的关键并非一两款车型的单点突破,而是持续放大细分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吉利已经在多个路径上展开攻势,星愿只是一个起点。
对手们也在不断调整策略,特别是奇瑞等后发品牌,正在以QQ系列等产品加入这场价格与体验的拉锯战。 行业的阶段性胜负,往往并不取决于某一时点的销量,而是看谁能在不同细分市场里持续稳健地扩张。
你会如何看待星愿带来的市场信号?若你正在考虑购买微型纯电车,是更看重续航与快速充电,还是更在意智能座舱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在这个以价格敏感度和场景应用主导的时代,星愿的出现是否真正改变了比亚迪在A0级市场的优势格局,还是仅仅让战斗进入了新的阶段?开放性问题留给你来回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