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

国产固态电池终于装车了,纯电续航1000km,关键价格会很低。

东风E70固态电池版,已经跑了230万公里。

不是概念,不是预告,是真真正正上路实测的车。从2022年1月正式装车,到2025年3月完成5省10市路试,东风这波操作,低调得有点不像话。但恰恰是这份“闷声干大事”的劲儿,让我觉得,国产固态电池的普及时代,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大家总说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听着像科幻片里的设定。可当我真正坐进这辆搭载了东风自研固态电池的E70里,一脚电门到底,安静、平顺、电量表稳如泰山——我突然意识到:未来,已经来了。

一、不拼参数,拼的是“买得起”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性能咋样?

东风这款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纯电续航1000km。乍一看,好像没啥震撼。毕竟现在动不动就是500Wh/kg、2000km续航的新闻满天飞。宁德时代、华为、国轩高科一个个都在秀肌肉,东风这数据,是不是落后了?

我倒觉得,东风这次走的是一条“反向技术路线”:不追求极致性能,而是追求极致成本控制。

你想啊,国轩高科的“金石”电池能量密度高达525Wh/kg,6分钟快充1000km,听着是爽。但它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成本高,价格贵,普通人想尝鲜?钱包先得扛得住。

而东风呢?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2019年完成第一代开发,2020年就从实验室走向装车。它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为了量产。 它的目标很明确:让老百姓开得上、用得起的固态电池车。

所以它宁可把能量密度压一压,续航定在1000km,也不去追那个“世界第一”的虚名。这不是技术不行,是战略选择。

就像我试驾时跟工程师聊的:“你们是不是故意‘藏一手’?”

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有驾

他笑了:“我们更想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

二、真实路况下的“固态体验”:低温不怂,寿命够长

纸上谈兵终觉浅。我最关心的不是参数,而是这车在真实世界里到底靠不靠谱。

东风这230万公里的路试,可不是在实验室里循环充放电。它跑过湖北的湿冷、河南的沙尘、云南的高原、东北的严寒。尤其是在零下20℃的哈尔滨冬天,它的放电容量依然能保持在85%以上。

啥概念?普通锂电池一到冬天,续航打七折是常态,开暖风直接掉到五折。而固态电池因为没有液态电解质,不怕低温结晶,也不怕热失控。低温性能稳,就是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双重保障。

我在东北试驾那天,气温-18℃,开了120公里,表显续航掉了130km左右。听着好像亏了?但别忘了,低温下空调、电池加热都在耗电。实际可用率超过85%,这已经是非常优秀的表现了。

再说寿命。东风这款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000周,相当于20年使用。官方说20年后健康度可能低于80%,打个比方,100度电的电池,还能存80度左右。

听起来好像也有衰减?没错,所有电池都会衰减,固态也不例外。但它衰减得更慢,更稳定。而且因为结构更简单,没有液体泄漏风险,安全性天生更高。

我问过一位参与路试的老司机:“你觉得这电池跟普通锂电池有啥不一样?”

他脱口而出:“充电次数少,心里踏实。 开一年不用换电池,开五年也不用担心续航缩水太多。”

三、E70不是“技术展示车”,而是“工具车思维”

很多人一听“固态电池”,就觉得这车肯定高大上,内饰得炫酷,配置得拉满。可东风E70呢?它长得……还挺朴素。

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有驾

外观没啥大改,就是一台标准的A级纯电轿车,风阻系数0.28Cd,在同级里算不错,但不算顶尖。内饰也是实用为主,8英寸中控屏、机械挡把、织物座椅,没有大联屏,也没有AR-HUD。

但你细品,这恰恰是东风的聪明之处。

E70原本就是东风风神的主力走量车型,主打网约车、出租、家庭代步。它不需要靠颜值吸睛,而是靠可靠、耐用、低成本取胜。

现在把固态电池装上去,等于给这台“工具车”装上了“核动力心脏”。续航1000km,意味着一年充不了几次电;寿命20年,意味着几乎和车同寿;低温性能强,意味着冬天不用焦虑。

这对网约车司机来说意味着什么?每天多跑两单,少充一次电,一年省下的电费和时间,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我试驾时特意问了司机老张:“你要不要换这车?”

他说:“只要价格不比现在贵太多,我第一个换。充电少,故障少,跑得远,就是好车。”

四、横向对比:谁才是真正“亲民”?

我们来拉几款竞品对比一下。

车型/电池 能量密度 续航 成本定位 进展

东风E70(固态版) 350Wh/kg 1000km 亲民路线 已实测230万公里

国轩高科“金石” 525Wh/kg 1000km(6分钟快充) 中高端 2026年小规模量产

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有驾

宁德时代麒麟固态 >500Wh/kg 2000km(规划中) 高端 实验室阶段

华为“巨鲸”固态 未公布 3000km(宣传) 旗舰 概念阶段

你看,只有东风是已经上路、已经验证、已经接近量产的。其他家要么还在实验室,要么明确走高端路线。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要的是“看得见的未来”,还是“画出来的饼”?

我不是说高能量密度不重要,但对大多数人来说,1000km续航已经够用。你一年能跑几次1000km?更多时候,是城市通勤、接送孩子、周末短途。

与其追求“一充跑全国”,不如追求“一充用五年”。

五、固态电池的“平民化”之路才刚开始

东风这一步,走得稳,也走得准。

它没有盲目追求“世界第一”,而是选择了技术可行、成本可控、用户可及的路径。这让我想起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iPhone,反而是小米、华为的千元机,让更多人用上了智能生活。

固态电池也需要这样的“小米时刻”。

当然,东风固态电池也有局限。比如能量密度不够高,意味着电池包体积可能偏大,影响车内空间;快充能力暂无数据,可能不如液态电池激进;智能化方面,E70本身也不是L2级辅助驾驶的强项。

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第一代产品的意义,是验证技术、建立信心、打开市场。

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有驾

我敢说,一旦东风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成本进一步下探,接下来会有更多品牌跟进“低成本固态”路线。比亚迪、吉利、奇瑞,谁不想抢这块“平民市场”?

六、写在最后:你愿意为“安心”买单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国产固态电池终于装车了,纯电续航1000km,关键价格会很低——这是真的吗?

根据现有资料,是的,是真的。东风E70固态版已实测230万公里,技术成熟度远超行业多数竞品。它不炫技,不炒作,用时间和里程说话。

它可能不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刷屏里,但它可能会悄悄出现在你打的网约车里、你家楼下的共享车桩上、你亲戚开的出租车上。

这才是技术落地最真实的样子。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现在要买车,你会选一台续航1000km、电池能用20年、冬天不缩水,但内饰普通、没有大屏的“工具型”电动车吗?

还是宁愿多充电、多保养,也要追求“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的“未来感”?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我也很想知道,你心目中的“理想电动车”,到底该是什么样?

国产固态电池已装车,纯电续航1000km,关键是价格亲民-有驾

(暂无相关价格数据,东风官方尚未公布固态电池版E70的售价,但根据其战略定位,预计会贴近现款E70价格区间,主打性价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