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起了个大早,为何在电动车时代赶了个晚集?

宝马最近干了件大事,说2027年要跟盘踞各地的“各路诸侯”说拜拜,自己下场搞直销了。

不装了,摊牌了。

翻译过来就是,过去那套躺着赚钱的模式已经彻底玩不转了,再不把渠道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别说吃肉,汤都快没得喝了。

这操作,属于是打团前先把自家水晶给卖了,主打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都得过来关心一下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顺便问问宝马这位浓眉大眼的优等生,是不是也压力太大,心态有点爆了。

这一切行为的核心,都指向那个听起来牛逼轰轰的“新世代”战略。一个从里到外,从电驱到软件,都号称要自己一个人包圆的宏伟计划。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

这条路,看起来是王道,走起来是地狱。尤其是在中国这片修罗场里,宝马的“新世代”正在上演一场“起大早,赶晚集”的典中典式尴尬。

讲真,回到2021年,宝马掏出“新世代”这个概念的时候,那叫一个前瞻,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当时特斯拉Model Y还没成街车,蔚小理还在为月销一万的小目标彻夜难眠。宝马说,我的新车,要有900公里续航,10分钟能补能300公里。这数据,你放到今天,是不是依然很能打?是是是,确实能打。

宝马起了个大早,为何在电动车时代赶了个晚集?-有驾

但坏了菜了,宝马的德国工程师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们以为电动车的战争是在物理层面,是能量和效率的对决。他们还在闭关修炼九阳神功,琢磨着怎么把内力搞得更深厚。

结果一出关,傻眼了。

外面的世界,早就不拼内力了,大家全在玩魔法,玩的是飞剑和法宝。

中国市场,用三年时间,直接把牌桌给掀了。战场从“三电”性能这种硬桥硬马的功夫,直接跃迁到了“电子KTV”和“自动代驾”这种玄学领域。当宝马还在纠结电池能量密度的时候,中国用户已经习惯了在车里喊AI点外卖,在五环上开着辅助驾驶刷抖音。

你续航再长,有我能在车里唱K重要吗?你充电再快,有我能解放双手回老板微信牛逼吗?

这就是典型的工程师傲慢。以为只要把基础功课做到一百分,就能赢得考试。殊不知,中国市场这场考试,监考老师直接把附加题变成了必考题,而且占分百分之九十。

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略误判!

“新世代”这步棋走得这么慢,慢到发指,根源就在于它那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封闭式全栈自研”。

全栈自研,说得好听是理想主义,说得难听就是一根筋。这年头谁还自己从种棉花开始做衣服啊?你以为你是苹果啊?人家苹果有那个品牌玄学,有那个宗教光环,果粉的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宝马有啥?你最值钱的就是那个蓝天白云标,但这玩意儿在电动时代,越来越像块压缩毛巾,被中国品牌的新鲜玩意儿一泡,迅速就没了原来的形状。

德国总部的脑回路,跟咱们有时差。他们还在搞什么“工业4.0”的严谨,我们这边已经是“道诡异仙”的癫狂了。你一步一个脚印,人家直接开任意门。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宝马比作闭关修炼的大侠可能有点抬举它了,它更像是个蹲在角落里反复擦拭祖传宝剑,结果错过了世界大战的老兵。

从2021年发布概念,到2025年车才出来,四年啊。四年时间,足够中国品牌从出生到上市,再融一轮资,顺便把产品迭代个两三代了。

更要命的是,宝马那个引以为傲的iDrive系统,在这种大环境下,变成了一个精致的“信息孤岛”。当别人的车机已经是一个可以接入万物的智能终端时,宝马的车机,本质上还是个高级收音机。

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有时候真搞不懂现在车里搞那么多屏幕干嘛,晃得我眼晕,还不如给我一个能放手机的支架来得实在。

眼看局势不对,宝马终于开窍了,或者说,是被打醒了。

2025年,宝马突然画风一转,从一个孤傲的独行侠,变成了一个四处拜码头的交际花。跟阿里搞大模型,跟字节玩智能营销,还拉着Momenta开发自动驾驶。尤其是在南京搞研发中心,这信号简直不要太明显——不装了,我承认,光靠我自己,在中国这片场子是真混不下去了。

这叫什么?这叫打不过就加入。

属于是心态崩了之后的应激反应。

但商业世界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不相信眼泪,也不给你追赶的时间。你今年才开始谈的恋爱,结的婚,生下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出现在去年拍的全家福里?

宝马起了个大早,为何在电动车时代赶了个晚集?-有驾

所以,2025年9月就要上市的那台被寄予厚望的“新世代”iX3,注定是个半成品。它将带着一颗传统豪华品牌的心脏,和一个临时拼凑、还没发育完全的“智能”大脑,冲进一个已经杀红了眼的战场。

这属于是“典中典”的49年入国军。

所以你看,宝马现在面临的困局,是一个死循环。

产品智能化跟不上,导致品牌光环褪色。品牌光环褪色,就只能靠降价换销量。降价换销量,又进一步稀释了豪华品牌的价值。

恶性循环,加大加大加大。

“新世代”本该是那个打破循环的英雄,那个重塑品牌、拉高溢价的天降猛男。但因为它来得太晚,很可能一出生就得被迫卷入它最不想参加的价格战,从一个“破局者”沦为一个“搅局者”。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背景下,再看2027年那个直销模式,就有了点悲壮的色彩。它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宝马试图绕过已经不太听话的经销商体系,重建和用户连接的最后一搏。

宝马起了个大早,为何在电动车时代赶了个晚集?-有驾

但说到底,这一切挣扎的前提,是你得有东西可卖。如果新世代这把牌打出来是个“3”,那你把渠道修成高速公路又有什么用呢?

没人上路啊。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