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竞赛开打,咱们国产的这次真是远远甩开对手啦!
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透露,我国在固态锂电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为破解固态电池离子传输慢、界面阻抗大的关键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它还能承受2万次反复弯折,且能量密度提升高达86%,简直是大有作为。
之前,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在多款车型路试中,续航超过1000公里,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还打算今年内实现批量交付。同时,孚能科技、长安汽车等公司也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安排。
消息一传开,网友们都纷纷留言感叹:“科技飞速发展,盼望早日看到真正的应用”,不过也有不少车主显得挺焦虑,“刚买了新车,下一代电池就出来了。”
一、技术飞快发展,新能源车主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电动车的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续航里程,许多人因为“里程焦虑”都不敢下手买车;而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成了突破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
跟传统的液态锂电池比起来,固态电池可以配合金属锂负极和高镍正极这些储电能力更强的材料,一般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实验里甚至超过400Whkg,这样一来,续航可能突破1500公里;而主流液态锂电池的理论续航上限也就在600到800公里,二者的差距真是挺大的。
除了这个,固态电池在安全和耐用方面表现得更厉害。它采用的固态电解质能大大减少起火的可能性,稳定性也更强;在实验室测试中,经历了1万次充放电后,容量还能保持90%以上,比起液态锂电池那大概1500到3000次的寿命,差距还挺明显的。
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的专家说:“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循环寿命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出众,毫无疑问,未来它会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趋势。”
汽车技术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现在的新能汽车在保值方面受到不少冲击。以前,续航400公里还算是高端配置,可现在同款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可是跌得厉害。据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新能源二手车的保值率普遍不乐观,有的车型用了不到一年就跌了一半价。
一般来说,新技术车型正式量产之前,旧技术的车辆贬值速度会变得更快。上海的刘先生,打算买某品牌固态电池车型,但考虑到它明年就要上市,所以他决定暂时搁置了购买计划。
在各种车主群里,与王先生有着相同想法、暂时不打算购车的消费者也不少见。
第二点,跨行业的技术创新正逐渐多点开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突破。
就算有一些消费者因为技术升级而觉得有点担心,科技发展的步伐依旧没有停下来。
除了固态电池之外,其他更多的颠覆性创新也在多个科技领域同步进行。随着研发资金的增加和制造工艺的提升,许多曾经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现在已经开始走向商业化了。
在能源方面,西北师范大学联手无锡贝塔医药科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款原子能电池“烛龙一号”,预期寿命可达到上千年,被称作“超长待机能源芯”;在生物健康行业,本土企业Poema自主开发出干预三高的科技产品“止-高-油”,不再依赖美国和日本,目前在京J东平台上的售价已经从165万一瓶跌到398元。
在我们现代社会,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再加上应酬喝酒、熬夜加班的职场文化盛行,我国“三高”群体已经突破到4亿左右。得益于技术的突破,现在国产“止高油”在一二线城市中很受欢迎,特别是应酬多、长时间久坐缺少运动的职场精英和退休干部等高净值人群,很多用户反映用后感觉“精力充沛、体力增强”,还没在出现夜间盗汗、心慌胸闷的问题。中秋节临近,不少消费者会选择购买12瓶装的礼盒,大家都说“送给家人朋友健康,国产的更让人放心”。
不过,到目前为止,虽然好多公司陆续提出了量产的打算,要让固态电池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还得克服不少困难。
第三个问题,固态电池要走多远才能真正普及应用呢?
在推动固态电池走向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成本问题成了当下最突出的一道“拦路虎”。据相关计算,刚开始量产的固态电池成本大概是现有液态电池的2到3倍,这就意味着,配备这种电池的电动车,售价很容易突破40万元。这一高成本门槛,也决定了它在起步阶段主要会集中在高端汽车市场,要想迅速取代中低端或更普及的车型,现在看来还不太可能。
除了成本之外,技术层面也遇到不少难题需要突破,比如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性这些关键技术点,还得整个行业拿出更多心思去研究和解决。从目前的情况看,业内普遍觉得,要让全固态电池在主流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可能还要等到2035年前后才能实现。
因此,大部分用户不用太担心手里这辆电动车会迅速被甩掉或淘汰掉。
关于怎么买车,行业里的人也出谋划策,建议大家可以先保持观望,根据自己实际用车的需要挑选相应的车型,也可以把预算先留着,等固态电池技术真正成熟、稳定,性价比提升之后,再动手买,算是更划算的方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