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非凡”?什么是专属?什么是设计宣言?说实话,这些词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厂商拿来堆在发布会里的。他们在台上讲:“啊,我们的产品多么非凡、经典、勇敢,是什么什么的极致艺术……” 很多时候,听了让人脑袋疼。但这一次,当兰博基尼Fenomeno冒出来,老实说,还真让我琢磨了一会儿:这车到底牛在哪里?它想表达啥?难道这种“极致的少数”,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让我们假设一下:有一天你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个东西刷刷刷呼啸而过,闪得你眼都睁不开。你说是电瓶车吧?不是,跑得比子弹还快。你以为是航天飞机吧?又不带发射架。很有可能,那就是一台兰博基尼。你再仔细一听,Engine声浪如雷贯耳,气场炸裂还不带撤步的。过去兰博基尼以“喧宾夺主”著称。它就是要把“高调”写在脸上。而现在,到了Fenomeno,它把自己命名为“非凡”,这不是自卖自夸,而是等着全世界挑刺——你看,我造了一个非凡的,你批不批得过来?
话说回来,牛和兰博基尼的关系早就深入骨髓。Fenomeno的名字,来源于二十多年前那头被斗牛场赦免的公牛。你不觉得这事有点西方童话?本来该死,但表现太牛,观众伙同斗牛士把它救下,成了例外。兰博基尼的意思很明显:我就要做你们觉得应该“灭绝”的东西,反而留个活标本,看谁不服?说到底,这是一种态度。大部分品牌现在都讲环境、低调、谦逊、可持续。而兰博基尼依然逆潮流,主打一个“不服就干”。试问,有多少车厂还敢用“大排量自吸V12+三电机+碳纤维+长尾比例设计”在2024年造一辆车?还说只有29台,全世界分,懂不懂排队?
你可能会说,这东西跟你我有啥关系?我们连它的轮胎都买不起。但问题在于,“牛”最牛的地方不是你能不能买,而在于它坚持自我的决心。这让我想,世界真的需要这种“极致超然”的物种吗?或者说,像Fenomeno这种车到底在炫耀什么?是金钱?是权力?还是一种对时间和传统的蔑视?
细数过去的兰博基尼“Few Off”限量,比如Reventón、Veneno、Centenario……这些车,好多人其实没在现实中见过真车,更摸都没摸过。但你想想,为啥它们都能从设计到性能,成为当代汽车的标杆?我有个朋友混国外汽车圈的,调侃说:“看到这东西心情复杂,一方面觉得夸张,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人家真敢造。”这就像舞台上最会抢戏的演员,有点招人烦,但每一场都能搅动气氛。

于是Fenomeno出来,首先是颜值。长尾比例、锐利切割、宽体线条、Y型灯组、公牛犄角元素——你别说,这东西真像贴地飞行的外星宇宙飞船。有人说,兰博基尼的线条不叫曲线,叫“刀片”。它每走一步,都像要把空气撕碎。你可以觉得夸张、浮夸,甚至土。但我觉得,这是工业美学的极端表达。现代汽车市场被“商务感”、“卷风格”打得千篇一律,但兰博基尼就是不服气。我要疯狂到极点,要炸,要突出,要让你觉得审美标准被刷新。
再说动力。V12自吸,不加涡轮,但给你配仨电机。这是妥协吗?是,也不是。妥协在于它不能再纯靠汽油干燃烧,得混点电。可不妥协更明显,就是大排量+高转速加上“电机辅助”后,爆发1080匹,这在电动车横行年代,简直是个反社会产物。你说它不环保?它自己也知道。这不是一辆为了多数人准备的工具,而就是一张脸、一声呐喊、一段诗。市场是大众的,但梦想永远属于极少数疯子。有点像艺术——伟大的作品本来就不是讨好大多数的。
空气动力学、碳纤维、Ω形尾翼、S型管道、3D打印的出风口、全新的氛围灯…我不懂这些专业术语,我只知道你做得太复杂、太极致,大多数人只能远观。这就是“非凡”的代价。你愿意为极小的用户服务,愿意去做市面上唯一的那一份。有人说,这种车根本没实用性。对啊,它的实用性就是给大多数有梦想的人留个念想,“啊,原来这世界还有点疯狂,没有全变成流水线。”
再回到设计。有一说一,Fenomeno的座舱对于我这种普通人属于“反常规”:全是屏幕、按键少、椅子跟机舱座椅差不多,还3D打印仪表出风口。你说它不“接地气”?那它本来就不想接地气。它压根不想成为你的“日常用车”,它追求的,是把那点全世界仅剩的、名为“机械驾驶”的快乐做到极致。
讲到这里,我忽然开始理解设计师反复强调的“设计宣言”。在一切都趋于一致、趋于理性的时代,是不是还应该保留点不讲理的热血?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除了挣钱、生活、应付那些枯燥琐事之外,还愿不愿意在心里相信,世界上还有种“为极少数疯子服务的疯狂”?Fenomeno存在的意义,不是鼓励大家破产买超跑,而是提醒你:这个世界没必全部都得如你计划般井井有条,也会有一些例外存在,让你感慨什么叫做“极致的非凡”。
其实我最想的,是这样的一台Fenomeno,有一天从巷子里开出来,哪怕只是一秒钟让我听到它的声音,感受一下那种纯粹的燃油暴躁、感受一两个离谱的弯道极限,也许我这一生没法拥有它,但也还能说一句:“活在这个时代,还能见到兰博基尼没被时代驯服,继续狂、继续彩排,挺有劲的。”你说我凡尔赛?其实不过是希望,这世界别那么寡淡无聊,总要有点叫“非凡”的刺激,给人做梦的勇气。
最后我想说,Fenomeno是给谁造的?说到底不是给那些亿万富翁造的,他甚至不是给兰博基尼自己造的。这“只造29台”的疯狂,是为那些还期待世界会有“意外”发生的人造的。专属于少数人的“极致”,其实就是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敢追梦的证明——哪怕这梦远得够不到,够不着的东西,天生就有点高级感。不是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