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025年第三季度就要收尾,网约车圈子里又起风浪了。最近,山西长治、湖南岳阳、河北衡水、山西朔州这些城市的无证网约车司机可算被“精准狙击”了,交通运输局直接群发短信,让那些连证都没办齐的司机赶紧停下手里的活,不然下一步直接依法处理,毫不含糊。
说白了,就是“你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还在路上跑单?抓到你,后果自负。”这回不是说说而已,不少司机真切收到短信警告了,内容明明白白:要么赶紧注销账户,要么等着挨罚。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他们已经用上了科技监测,缺哪张证,现在系统一查就出来,然后后台就能定位到你是哪辆车、哪个人,短信推送直接送到手机上,封堵所有侥幸心理。
这还只是第一轮。下一步,如果有人置若罔闻,继续接单,执法队分分钟出动,查车、处罚两步走。别觉得只是长治在动真格,同一时间,一大批城市都紧锣密鼓搞起了网约车专项整治,要求“时间节点前非法网约车必须全部清退”。有的地方官方公众号都写明了“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线拉得紧,财大气粗的平台,司机再多,行动范围一点不打马虎眼。
长治动静大,成都、临沂等城市也没闲着。滴滴前脚给成都的司机发消息,说没证的一个月内赶紧搞定,要不平台直接限制接单。紧随其后,临沂分公司也盯上导航,明确要求:30天办理上传,两头不占,审核不过当天就别想着开工了。这可不是放空炮,以前大伙都说“年年喊整顿,年年有人敢跑”,可现在这时代变了,不使点真本事根本唬不住人家执法队。
不少老司机还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实在不行,换个平台接着跑。可是,别再做梦了。如今抓车不止手段升级,还同步对平台施加压力。比如说,违规派单的,平台和司机一起拉黑,重的甚至来个“一案双罚”“一案三罚”。大同市交通运输局就公布了个典型案例,6家平台因为“甩手掌柜”违规派单被罚了68万块,平台老板听了直冒冷汗。
更厉害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执法。不是以前那种路边等、满大街随手拦。现在运管部门动动手指,数据平台一查,谁家的认证没到位、谁的车不合规都能立刻弹窗提醒。广西这边就有运管后台预警显示好几辆“黑车”上线执业,警察队悄悄地沿高速布控,连无人机都飞起来高空定位,地面执法人手一到,想跑,门儿都没有。以前总有人说“只要胆子大,平台能当家”,现在怕是要考虑下被科技迎头痛击的风险了。
说起来,整治风暴其实一年起码两次,每次临近“节点”尤其凶猛。往年大概十一前后就是高峰。今年气氛比往年还要紧张,不少司机还没等执法部门亲自“到访”,就开始自觉预约去考证、换证了。虽然依旧有人观望,觉得雷声大雨点小,甚至盘算着这个平台踢了我换那个平台,心里打着小算盘。但要是真被查到,那可是连人带车一起查,平台也难辞其咎。
现在各地的官方态度都很清晰,非法运营坚决整治,连带平台都“连坐”。不少地方政府把时间表、整治名单直接摆在了明面上,多平台、“无证”、灰色地带一个不留。你刚想跨界去别的平台注册,说不定人家还没等你上车,系统就给提前预警了。毕竟数据都对接了,想“两边跳”根本没法藏身。
这场面,大有“秋收算总账”的意思。不合规的司机如果还想继续“顶风作案”,估计得学会点“猎豹蹲地”、常年猫着不出车,不然一早被堵在高速口,按规矩来可就不只是扣车罚钱那么简单。平台方面也“如坐针毡”,各种整改措施轮番上阵,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几个平台动作最大,合规流程之细致让人“头大”。
说到手段升级,那可是“里外开花”。以前,查车靠人眼,现在全靠数据智控。后台挂个黑名单,前端AI追踪车辆轨迹,据说连惯常藏匿在偏远地区的非法运营车都能被“一锅端”。什么一案双罚、数据联动、区域互查,还带着无人机,全都用上了。司机、平台,再拿“小聪明”钻空子的老把戏,基本已经不够看。科技面前,侥幸心理分分钟破产。
其实很多司机都是“被合规”逼到角落,辛辛苦苦跑单养家,最怕动不动就一纸罚单、一道禁令。可没办法,现在全国一个套路,全国数据平台对接,隔空推送短信、后台精准滴滴明查暗访,不管你是本地户口还是外地牌照,证不全就得停。你跑单,平台也不护你,怕被连罚索性第一时间踢走。
看来,想“浑水摸鱼”赚快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每次查车严打,微信、QQ群就一片低语:“又要查了,还敢跑吗?”“隔壁平台还能上车不?”其实,连风头顶端的滴滴都直接上线了新规——无证不能接单、证件更新必须审核,连车险、车辆年检都一起查,谁还敢大意。
至于小部分顽固分子,想着机动灵活,以为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现在一切追踪都上了云端,没什么死角可钻。网上流传的各种“黑车求生手册”,别说照着操作,就是真有高人指点,最终还不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大数据审查。这年头,别说靠嘴皮子混过去,光是证照上不去系统都能卡死。
其实要说干这一行的司机,大部分并非存心违法。有的是图便宜车、等不及流程,有的是证件到期懒得及时年审。可形势就是这么严,没法商量。凡是涉及“合规”两个字,现在已经是硬杠硬碰,牵连到的还不只是司机自己。平台层层加码,政府持续通告,执法部门全城联网,干脆连乘客端的政策提醒都上线了。新近上线的滴滴、曹操、花小猪等平台合规提示已经像微信红包弹窗一样常见,催得司机都快神经衰弱了。跑路捞外快,说不定回头就要面临一个罚单、一份整改清单,心理压力那叫一个大。
这波整顿毫无疑问会持续一阵。毕竟每年都是银十、金九这段时期各类网约车政策执行的高峰,节前节后人流量猛增,平台吸引司机冲业绩的时候,执法部门顺便把违规车一扫到底,不多见才怪。各地的运管、交警、税务也是一条心,谁动歪脑筋,分分钟“庙里敲钟”,消息传遍业内。
从需求端来说,乘客也不傻。随着平台合规动作加快,用户端“无证司机慎乘”等弹窗也越来越密。很多人宁愿多等一会,也不愿叫“黑车”给自个找麻烦。大家都明白一句老话,便宜没好货,车主敢无证跑路,乘客上车也未必真省心。
整个网约车生态都进入了合规倒逼的关键节点。无论司机还是平台,极个别人想靠信息差混日子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到头来,还是那句话——证件不全的,赶紧去排队办证,趁风未起,鱼没入网,及早上岸,别再闯红线。毕竟,大数据不认人情,科技面前没人能玩猫和老鼠。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