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

自动驾驶的下半场

今年9月,华为乾崑ADS4即将推送L3级自动驾驶商用方案,尊界S800将作为首发车型亮相。这一消息在汽车圈掀起波澜,但业内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克制。曾经被捧上神坛的L3级自动驾驶,如今不再被视为“一招制敌”的王牌。多家头部车企悄然调整战略重心,从单一追求自动驾驶等级,转向更深层次的系统整合舱驾融合正成为新一轮技术角力的核心。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我曾以为,只要车辆能在高速上自主变道、自动超车,消费者就会蜂拥而至。现实却狠狠打了脸。在一次试驾会上,一位车主直言:“你们说能自动驾驶,可我在车里除了发呆还能干啥?”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下。我们终于意识到,没有场景支撑的技术,不过是空中楼阁。真正的用户体验,不在于系统能接管多久方向盘,而在于接管之后,你能做什么。

舱驾融合:沉默的革命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吉利和比亚迪这两位年销量逼近千万辆的巨头,不约而同将研发主线转向了舱驾融合。这项技术听起来枯燥,远不如“自动泊车”“城市NOA”来得炫酷,但它却是打通智能汽车生态闭环的关键一步。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各自为政的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整合进同一块高算力芯片中,实现数据互通、指令协同。这不仅降低硬件成本,更让车机具备了真正的“思考”能力。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开着语音助手说“我想看电影”,结果系统反问:“您要打开哪个应用?”现在,有了AI Agent,它能理解意图,自动调取平台、登录账号、播放内容,甚至根据你的表情判断是否疲劳,主动推荐舒缓音乐。这就像从“听命令的仆人”变成了“懂你的管家”。在吉利即将发布的银河M9上,这套系统已经能进行AI作曲、生成文案,甚至配合AR-HUD实现沉浸式导航。未来的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移动的智能空间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华为的三重挑战

华为乾崑ADS4被寄予厚望,但它的前路并不平坦。第一重挑战是技术上限。奔驰L3系统允许在95km/h以下脱手,宝马目标是130km/h。以华为一贯的对标逻辑,它必然要突破这一数值。毕竟在中国高速普遍限速120km/h的现实下,低于100km/h的自动驾驶,实用性大打折扣。余承东曾透露,9月将发布高速L3商用方案,2026年进军城区L4这个时间表既激进又谨慎。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第二重挑战来自生态。尽管鸿蒙座舱5已广泛应用,但在娱乐内容整合、社交功能接入、车内环境感知等方面仍有短板。我试用过一款搭载鸿蒙的车型,想刷短视频竟无法登录账号,车内摄像头也无法识别乘客状态。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舱驾一体方案已能支持车内游戏、VR观影。更别提华为2019年就发布的VR眼镜,至今仍未大规模落地。光有算力,没有生态,就像有发动机却没有油

行业共识正在重塑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小鹏加装座舱AI域控,理想押注AI Agent,蔚来依托骁龙8797P平台推进融合方案越来越多车企承认,L3只是起点,而非终点。自动驾驶若不能与座舱体验联动,就如同看一场没有声音的电影,再高清的画面也难以打动人心。高通最新芯片虽已发布,但真正具备本地高算力支持的车型,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普及。

我在WAIC 2025现场看到,曾经喧嚣的自动驾驶展台变得安静。没有夸张的演示视频,没有“完全无人驾驶”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对交互逻辑、服务响应、场景延展的深度探讨。这或许意味着,行业正从狂热走向成熟。当技术回归本质,谁能在舱驾协同上率先突破,谁才能定义下一代智能汽车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谁主沉浮未可知

比亚迪仰望系列或将搭载自研舱驾融合系统,长安天枢智驾瞄准全场景L3,奇瑞也宣布2026年量产上车。这些规划背后,是对技术路径的重新审视。L3的落地时间可能因法规、算力、生态等因素延后,但方向已不可逆。真正的竞争,不在能否实现自动驾驶,而在能否构建一个让人愿意留在车里的世界。

华为发布在即!车企调整布局,L3自动驾驶会推迟吗-有驾

未来两个月,首批L3车型将陆续登场,检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人类出行本质的理解。当方向盘不再必须紧握,我们期待的,是一段旅程的开始,而不是一场技术的表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