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3年电车,我终于承认:省下的油钱,都是为精神内耗买单

最近有个新闻特有意思,新能源渗透率居然掉了。这就很魔幻了,一边是发布会PPT上吊打这个吊打那个,车圈大佬们人均进入修仙模式,好像明天就要飞升了,结果一回头,发现大部分老百姓用脚投票,还是老老实实选了那个烧油的移动暖宝宝。

开了3年电车,我终于承认:省下的油钱,都是为精神内耗买单-有驾

这说明什么?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嘴上可以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大家终于从“未来感”和“智能化”的营销麻醉中醒过来,开始琢磨一个非常朴素的问题:我买的这玩意儿,到底是个车,还是个需要伺候的爹?

讲真,电车吹了这么多年的续航和补能,你看解决了么?没有。CLTC续航标个600公里,听着挺带劲,跟压缩毛巾似的,看着大,一沾水就没了。你上个高速,开个空调,那电量掉得比我的头发还快。而油车呢?大众途昂这种大家伙,一箱油干1000公里跟玩儿一样。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从北京出发,一脚油门能干到包头吃顿涮羊肉再回来加油的概念。

更要命的是补能。油车没油了,随便找个加油站,三五分钟,又是满血复活的一条好汉。电车呢?就算你运气好,找到了传说中的800V快充,那听着跟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独门绝技似的,结果呢?从30%到80%,最快也得18分钟。写到这我得承认,这个比喻有点烂,但你懂那个意思就行。这还是理想情况。

你试试节假日上高速。服务区里,一群新能源车主,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充电,那场面,跟大型线下交友会似的,就是气氛有点凝重。大家互相递根烟,交流一下哪个牌子的充电桩不“跳枪”,聊聊彼此的续航焦虑,最后相视一笑,笑容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妥协。这根本就不是车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常年出差的中年人,我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工具,而不是一个需要我规划路线、计算电量、甚至可能要在凌晨三点跟陌生人抢充电桩的“智能伙伴”。那种不确定性,是中年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然后我们聊聊全场景。什么叫全场景?就是你这车,得能处,有事它真上。你开个电车去趟青藏高原试试?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那地方氧气稀薄,油车喘两口气,动力掉个10%,还能跑。电车呢?电池对温度极其敏感,续航直接给你打个对折,从500公里暴跌到260公里。你那个智能大屏,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唯一的作用就是用又大又亮的字体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你还剩260公里,但下一个充电站在300公里外。就问你刺不刺激?这已经不是电动爹了,这是电动祖宗,得供着。

人家丰田普拉多,在这种地方油耗几乎不变,该怎么野还怎么野。这就是工具的本质,稳定压倒一切。你不能指望在需要金钟罩铁布衫的时候,你的装备告诉你“由于环境温度过低,本功能暂时无法使用”。那不是坏了菜了么。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检验一辆车可靠性的终极场景,不在城市的柏油路,而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

再说说经济账。很多人买电车,都是被那个“每公里一毛钱”的电费给忽悠瘸了的。是,电费是便宜,但用车成本是个系统工程。油车一年保养个千八百块钱,到头了。电车呢?平时是省钱,可一旦电池出了问题,换一块电池的钱,能直接买辆新的燃油车了。这不就是那个经典的“买打印机便宜,换墨盒要命”的套路吗?车企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在赌你的电池在保修期内不出问题。

还有保值率,这才是真正的大头。轩逸、朗逸这种街车,开了几年,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电车呢?电池衰减是物理定律,谁也躲不过。二手车商收车的时候,心里跟明镜似的,一刀下去砍得你怀疑人生。你省了那点油钱,在卖车的时候,连本带利全吐出去了。这波操作,属于是理财产品里的“P2P”,听着收益高,最后发现本金都没了。

当然,油车自己也在进化,并没有躺平等死。你看大众最新的发动机,油耗已经干到了4.2L,比某些混动都省。智能化也不是电车的专利了,一汽-大众的探岳用上了大疆的智驾,奥迪直接抱上了华为的大腿,主打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你们电车能玩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我油车也能装。如果说之前电车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油车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开了3年电车,我终于承认:省下的油钱,都是为精神内耗买单-有驾

尤其是在高端市场,那更是油车的玄学领域。80万以上的市场,BBA的油车占了85%。为什么?因为买这个价位车的人,他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买奔驰G级的人,会去算百公里几个油吗?不会。他买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我能去任何地方”的底气,一种品牌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近乎信仰的东西。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电动车目前给不了这种“信仰充值”。它太新了,太理性了,以至于缺少了那种不讲道理的魅力。说真的,我上次自驾游,旁边车里的小孩就因为iPad没电了哭了一路。我当时就想,这要是电车没电了,哭的就是我了。

开了3年电车,我终于承认:省下的油钱,都是为精神内耗买单-有驾

所以别问我怎么选。问就是,未来十年,油车依然是大部分人最稳妥、最没有精神内耗的选择。它可能不够酷,不够智能,但它在你需要它的时候,永远都在。它就像一个沉默寡言但无比可靠的老伙计。而电车,更像一个需要你哄着、陪着、规划着的天才少年,未来可期,但眼下嘛,有点闹心。

成年人不做选择,成年人只看自己口袋里那点钱和自己小区那个破车位允不允许自己做选择。大多数时候,你没得选。懂?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