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日系车销量受压,东南亚市场份额变化

如果说前几年中国人出国旅游带个电饭煲、马桶盖还算新鲜事,现在你去越南、泰国问问当地街头巷尾的司机,十有八九会给你来句:“中国新能源车?满大街都是,比亚迪、五菱、吉利……都能见着。”但你要是问为什么马路上还有那么多丰田、本田,估计人家要眨眨眼,反问你一句:“这不正常吗?你们中国不是也一堆合资油车?”

中国新能源车“打疼”日系车这事,媒体说得跟斗地主甩王炸似的,仿佛一夜之间东南亚小伙伴全被电动四轮征服,油车都成历史文物了。

可真相呢?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日系车销量受压,东南亚市场份额变化-有驾

比亚迪们确实风头正劲,但东南亚的大哥大,依旧是那些忍者神龟——日系油车。

中国新能源车这波出海,打破的是日系车在油车时代“高处不胜寒”的神话,但要说“横扫千军”,也就刮了顶天的皮毛。

东南亚市场这么多年,丰田、本田、日产一直是绝对主角,地头蛇式的存在,市场份额一度八成起步。

可新能源风潮一来,画风变了。

比亚迪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成了“新晋网红”,五菱在印尼新能源车市拿下近四成——如果这是国内厂商的朋友圈,绝对要P个“蓝V认证”加精置顶。

但你要是真以为中国新能源车一出场,日系油车瞬间归隐山林,那就是把朋友圈当新闻联播了。

现实是,新能源在这些地儿的渗透率,还是一只脚刚迈进门,油车依旧是主力军。

有人说,“新能源就是趋势,日系车迟早被拍在沙滩上。”这话听着像极了健身房教练催你办卡:你不练就落伍。

可真要让东南亚消费者换车,他们想的头两件事:便宜、耐造。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日系车销量受压,东南亚市场份额变化-有驾

第三件才轮得到电动不电动。

中国新能源车杀进东南亚,靠的是产业链优势、电池技术、政策红利,顺带把国内那套“买菜车里卷出航空科技”的玩法搬了过去。

但别忘了,日系车这些年混得风生水起,也是因为它们揣摩透了当地人的生活。

你以为本田雅阁和丰田卡罗拉只是车?

在一些泰国、马来家庭,那是能“世代传承”的家族信仰。

你说你续航牛、配置高,人家更关心下雨天能不能开,路烂了修起来方不方便。

说实话,新能源车出海潮这事,最让我琢磨的不是谁卖得多,而是谁活得久。

中国新能源品牌出海,很多人高喊“集体冲锋,卷死日系”,可东南亚真这么好卷?

中国厂商在国内卷惯了——价格、智驾、续航、花式营销,恨不得开个发布会全免费送——可到了东南亚,一旦还这么乱杀,最后便宜了一圈消费者,亏的是自己,乐的是日系老大哥。

你说你在东南亚来一场‘价格屠杀’,最后自家兄弟都躺了,日系车悠哉悠哉捡漏,这不是给人家送钱吗?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日系车销量受压,东南亚市场份额变化-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新能源车成天喊智能驾驶、自动泊车,动不动L2、L3,东南亚消费者倒挺实诚:你那智驾有啥用?

交通灯都不一定全,车道线还经常自己消失,再高级的辅助驾驶都得跟着现实“打补丁”。

据说只有28%的东南亚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驾多掏钱,你要是还按国内那套“智驾大跃进”去卷,不仅没人买账,还得自己多掏研发的钱,妥妥地自找不痛快。

再聊点“安全”——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内为啥老被吐槽?

有时“续航焦虑”成了第一诉求,安全排第二,甚至有些厂商为了吹牛,把电池安全保护都省了。

可东南亚人买车,安全感是刚需:你质量不过关,哪怕便宜一半,出了事就是品牌全盘皆输。

可别把“国内过度营销、忽视体验”的套路也一锅端过去,真要出点啥问题,全球化的传播速度能让你三年白干。

当然,中国新能源车的出海,是“产品力”的胜利,但想长久扎根,指望“堆功能”、“拼补贴”肯定不够。

你得和东南亚的生活方式打成一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日系车销量受压,东南亚市场份额变化-有驾

举个栗子,马来西亚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泰国重佛教仪式、印尼崇尚多元,人家买车的时候,风水习惯、家庭结构、节日用车,这些你得懂。

你说你产品好、配置高,但你的广告全是中国式的“高大上”“科技感”,人家本地老头老太太看不懂,还不如一台“父辈用过的小丰田”来得亲切。

就算你愿意请当地员工,搞点“文化输出”,那也得真放下身段接地气,比如长城在泰国开体验中心,除了卖车还能帮人教怎么用,电池怎么养,车坏了还能免费接送——这才是用服务和文化,逐步换品牌认同感。

可说到底,中国新能源车要想真成“东南亚之光”,一味靠卷,靠补贴,靠堆配置,最后很可能成了“赔本赚吆喝”。

你看拼多多的故事,开始大家抢着厮杀,最后一地鸡毛。

真正要想留下来,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得学会“入乡随俗”:既能做出好产品,也能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你说你牛?

让东南亚小孩长大后第一个梦想就是开中国新能源车,那才叫真本事。

说到这儿,我倒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东南亚消费者到底能不能像买丰田、本田那样,几年后也能“世代传承”中国新能源车的品牌认同?

还是说等风口一过,卷到最后,谁都不剩?

你们身边如果有在东南亚生活的亲戚朋友,不妨问问他们身边买新能源车的故事,到底是“尝鲜”,还是“真爱”?

评论区见,咱们一起八一八——中国新能源车的下半场,到底怎么才能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