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混动汽车可以说是市场上的一大热门,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被它那“既能用油、又能用电”的特点所吸引。
销售人员往往会拿出一本“省油账”,告诉你一年下来能比纯油车省下多少钱,几年就能把当初买车时多花的那部分钱给“赚”回来。
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仿佛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会自己挣钱的理财产品。
然而,随着第一批混动车主的使用年限逐渐达到五年甚至更久,一些当初没有被充分考虑到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事实证明,买车这件事,如果只盯着油耗看,很可能会忽略掉整个用车周期中其他更重要的成本,最终算下来,不但没省钱,反而可能多花了不少。
首先,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电池的衰减。
任何充电电池,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都存在一个自然老化、容量下降的过程,这在物理和化学上是不可逆的。
一辆新的插电式混动车,厂家宣传的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可能有六百公里,纯电续航也可能达到一百多公里。
在使用的头一两年,车辆的表现通常能够达到宣传的标准,车主也能享受到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的乐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三五个冬夏的循环,电池的性能下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锂电池的化学活性会大幅降低,这直接导致了续航里程的缩水。
原本充满电显示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的车,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可能只能显示七八十公里,而实际打开暖风行驶,续航里程可能还要再打个对折。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原本设计用来满足日常纯电通勤的车辆,在冬天可能连一个来回都撑不住,半路上就得启动发动机烧油。
等到车辆使用了五年左右,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衰减到初始状态的百分之七八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初宣传的六百公里续航,实际能跑的可能也就剩下四百多公里。
这种续航上的“缩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里程焦虑和使用不便。
更关键的是,关于电池的质保政策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
厂家通常承诺在质保期内,如果电池衰减超过一定比例(比如30%),可以免费更换。
但实际检测时,如何界定这个衰减是“质量问题”还是“正常损耗”,往往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消费者想要成功免费更换电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一旦过了质保期,更换一组动力电池的费用动辄数万元,这笔钱足以抵消掉多年来省下的全部油费。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就没有这种烦恼,油箱加满能跑多远就是多远,几乎不受气温影响,也不用担心核心部件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不可逆的性能衰减。
其次,购车时多付出的差价和后期一系列的“隐性成本”,也让那本“省油账”变得不再划算。
通常情况下,同一款车型的混动版本会比纯燃油版本贵上几万元。
我们就以三万二千元的差价为例,如果按照每年行驶一万二千公里,混动车比燃油车百公里省三个油来计算,以每升汽油七块二计算,一年能省下的油钱大约是两千元出头。
这意味着,车主需要开上十五六年,才能把当初多花的购车款给省回来。
但问题是,有多少家庭一辆车会开超过十五年呢?
更何况,这个计算还是建立在车主拥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并且能坚持频繁充电的理想情况下。
在实际使用中,很多车主因为没有固定车位安装充电桩,或者嫌麻烦,会逐渐放弃充电,把插电混动车当成纯油车来开。
在这种“亏电”状态下,发动机不仅要驱动车辆,还要额外给沉重的电池组充电,油耗往往会比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还要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为了省油而买了混动车,最后却因为充电不便而付出了更高的油耗。
除了油费,保养和保险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混动车型的保养项目比燃油车更复杂,除了更换机油机滤,还需要定期检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更换专用的冷却液等,单次保养费用通常会高出一两百元。
五年下来,保养上多花的钱就接近两千元。
保险费用方面,由于新能源车型的零部件成本(尤其是电池)较高,出险后的维修费用也更高,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随着车龄增加,这种保费上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五年累计下来,多花三四千元保险费是很正常的。
把这些购车差价、额外的保养费、上涨的保险费全部加起来,当初省下的那点油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甚至整体算下来,总的开销比开一辆纯油车还要多。
最后,当车主打算换车时,混动车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问题,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辆车的总拥有成本,不仅仅是买车和用车的花费,还应该减去卖车时收回的钱。
燃油车的二手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和透明,一辆车况良好的五年车龄的燃油车,只要没有重大事故,其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但是,五年前购买的混动车,在今天的二手车市场却面临着不小的尴尬。
首先是核心部件电池的状态难以评估。
二手车买家最担心的就是买到一辆电池衰减严重的混动车,而目前市场上缺乏统一、权威的第三方电池检测标准,这让买家心里没底,自然就会往死里压价。
其次,混动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了。
五年前的混动系统,无论是在节油效率、动力平顺性还是智能化程度上,都无法与现在的新一代混动技术相提并论。
这就好比五年前的智能手机,在今天看来已经相当落后。
技术上的过时,直接导致了其在二手市场的吸引力大减。
因此,车商在收购这类旧款混动车时会非常谨慎,报价自然也相当保守。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辆同年份、同里程的混动车,其二手车成交价可能会比对应的燃油版车型低上一万多元。
这笔在卖车时产生的直接亏损,对于车主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综合来看,混动车并非不好,而是它对使用场景的要求非常高。
如果一个消费者家里有固定的充电桩,每天的行驶里程较长,年均能开到两三万公里以上,并且主要是在充电设施完善的城市里活动,那么混动车的省油优势就能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较快地覆盖掉初期的购车成本。
但对于大多数年均行驶里程只有一万公里左右、没有固定充电条件、并且有在三五年内换车计划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选择一辆技术成熟、保养简单、保值率稳定的燃油车,可能是一个更务实、更经济的选择。
它虽然在技术上看起来没有那么“先进”,但却能提供一种更省心、更具确定性的用车体验。
所以,在决定购买哪种类型的汽车时,不能只被“省油”这个单一的卖点所迷惑,而应该更全面地计算购车差价、充电条件、保养保险费用以及未来的保值率,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避免花了五年时间,最后才发现自己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