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

近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汽车市场时可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前几年还特别火的增程式电动车,好像声音变小了。

这种车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它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平时上下班用电,省钱又环保,周末或者节假日想出远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直接烧油就行,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可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从一些市场数据来看,比如在2025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依然在快速增长,插电混动车型的表现也算平稳,但增程式汽车的销量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有驾

这就让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难道这种曾经被看好的技术路线,这么快就要过时了吗?

这背后其实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市场、技术和消费者需求共同变化的结果。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增程式汽车遇到了哪些现实的挑战。

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纯电动汽车。

这几年,纯电动车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以前大家担心的续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市面上动辄续航七八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纯电车已经不稀奇了。

充电速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新车型都用上了800伏高压快充技术,在专用的充电桩上,充个十几分钟就能增加三百多公里的续航,也就是喝杯咖啡、上个洗手间的时间,车子就又能跑很远了。

在能源效率上,纯电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百公里电耗普遍能做到很低。

相比之下,早期的增程式汽车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它的纯电续航里程通常只有一两百公里,日常通勤虽然够用,但稍微远一点就得启动发动机;电耗也比同级别的纯电车要高一些;充电速度也跟不上最新的技术。

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有驾

这么一来,它最初那个“续航无忧”的最大卖点,在长续航、快充电的纯电动车面前,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除了技术上的对比,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很多车主,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一到冬天,气温降低,电池的性能会大打折扣,纯电续航里程可能直接打对折。

这时候如果开暖风,电量掉得更快。

为了取暖和保证续航,就不得不频繁启动那个用来发电的发动机。

可问题是,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这个发动机一边要发电驱动车轮,一边还要应付车上的各种用电设备,负担很重,油耗自然就上去了,有时候甚至比同尺寸的传统燃油车还要费油。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局面:买的是一辆新能源车,希望能省钱,结果在特定情况下,用起来比油车成本还高,这让很多车主难以接受。

此外,车辆的维护和长期使用成本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增程式汽车因为它既有电动机和电池,又有一套完整的发动机系统,结构上比纯电车复杂,理论上需要保养的部件就更多。

更让一些车主担心的是电池的寿命。

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有驾

因为增程车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为了满足日常使用,充放电的循环次数会非常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衰减。

有车主反映,自己的车开了两年多,就感觉电池续航能力下降了不少。

而去询问更换电池的费用时,高昂的价格又让人望而却步。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增程式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品牌为了抢占市场,推出了价格非常有吸引力的车型,把整个市场的利润都拉低了。

另一方面,外部的对手也在步步紧逼。

纯电动车的代表特斯拉Model Y,通过调整价格,直接对同价位的增程式SUV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像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等品牌,凭借其强大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异军突起,它们虽然也采用增程技术,但核心卖点已经转向了“智能化”,这让那些只强调“无焦虑”的传统增程车优势不再突出。

在技术、体验和市场的三重挤压下,增程式汽车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道坎。

然而,面对困境,汽车厂商们并没有选择放弃。

相反,一场围绕增程技术的自我革新正在悄然进行,一种被称为“超级增程”的新方案应运而生。

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有驾

这个“超级”二字,可不是随便叫叫的,它代表着对传统增程技术痛点的一次全面升级和针对性解决。

首先,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电池变得非常大。

以前的增程车,电池容量普遍在40度电左右,而新一代的“超级增程”车型,直接把电池容量提升到了60度电以上,有的甚至更大。

比如,智己汽车和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的一款电池,容量就达到了66度,能支持车辆纯电行驶450公里。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辆车在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日常使用场景里,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

以前可能两三天就要充一次电,现在可以做到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充一次电,日常使用中几乎感觉不到那台发动机的存在。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车辆的属性,让用户真正享受到纯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平顺和低成本。

其次,针对之前被广为诟病的亏电油耗高的问题,“超级增程”也拿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的技术通过提升发动机本身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让每一滴油能够发出更多的电。

比如赛力斯推出的新一代增程系统,其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燃油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非常高。

大电池,长续航,增程救星来了!-有驾

再配合更先进的电驱系统和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精确控制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协同工作。

最终实现的结果是,即使在电池电量很低、完全依赖发动机发电行驶的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能降低到5.2升左右。

这个数据已经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出色了,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增程车“费油”的固有印象。

此外,“超级增程”车型也普遍跟上了快充的潮流,开始采用800伏高压平台。

这使得它们在需要快速补能的时候,充电速度和高端纯电动车一样快。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15分钟就能增加近三百公里的续航,极大地缩短了长途旅行中的等待时间。

可以说,通过“大电池、高效增程器、超级快充”这一套组合拳,“超级增程”技术精准地解决了传统增程车的所有短板,让它在日常使用中像一台长续航纯电车,在长途旅行时又保留了加油的便利和高效的燃油经济性。

当然,这种技术升级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成本。

电池是电动车上最昂贵的部件之一,电池容量大幅增加,整车的制造成本必然会上升,这最终会反映在售价上,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控制好价格,是所有推出“超级增程”车型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不断进步,来降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比如研发更低成本的清洁燃料,或者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优化能量使用效率,从技术层面为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这场由“超级增程”引发的技术变革,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它让人们看到,通往未来的道路并非只有纯电动这一条,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方案,或许才是更务实、更合理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