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

长安启源A06这台车,最近在车圈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说白了,就是长安准备拿一台快5米长的大车,塞进去跟迈巴赫差不多的后排座椅,再配上一堆高科技玩意儿,然后就卖个10万出头的价钱。

这么一搞,像比亚迪秦PLUS和广汽Aion S这些卖得好的车,一下子就觉得日子不好过了。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讲真的,现在拿10万块钱买车,大家心里想的也就是个紧凑型轿车,配置过得去就行,压根没想过什么享受。

但长安这回不这么想。

启源A06的车长直接干到了4885毫米,这个头,放在油车里,就是个正经的B级车了。

光是这个大块头,就能让那些买车纠结空间的人眼睛一亮。

更离谱的是车里的空间。

车子长,轴距也跟着长,结果就是后排坐进去,一个1米8的大个子都能舒舒服服地把腿翘起来。

这种感觉,别说一个价位的电车了,就是不少BBA的入门车也给不了。

再加上它的后备箱是掀背的,能装的东西就多了,平时家里用,或者偶尔拉点大件,都特别方便。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当然,光是空间大,还不足以让大家这么激动。

这车的后排才是它最厉害的地方。

它搞了一个能躺到145度的大椅子,还不是让你自己费劲去调的那种,是电动的,腿托、通风、加热、按摩,啥功能都有。

我第一次看到这配置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看错了,这真是10万块钱车该有的后排?

这待遇,说它是“移动的头等舱”一点都不过分。

平时开车开累了,到后排一躺,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

这么一套东西下来,比亚迪秦PLUS和Aion S就有点难受了。

它们俩一直以来就是靠着性价比和各方面都还行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可现在启源A06一来,直接把“性价比”这三个字玩出了新花样。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当大家发现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大那么多的空间和舒服那么多的后排时,心里那杆秤肯定要偏了。

这车长得也挺好看。

听说是以前给大众做设计的总监弄的,整个车看起来很顺眼,有种未来的感觉。

那种一条线的灯、会亮的车标、车顶斜下去的造型,还有现在很火的无框车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基本上都给你了。

最起码,这车开出去,没人会觉得它便宜。

动力系统也是个惊喜。

启源A06不光有纯电的,还有增程的,这就让很多担心跑不远的人放心了。

纯电的能跑630公里,平时上下班肯定够了。

增程的加起来能跑1400公里,出远门也没问题。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有两种选择,就能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更牛的是,它还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

这玩意儿以前基本都是30多万的好车才有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充电快。

官方说充15分钟就能多跑400公里,这速度跟去加油站加油差不多了。

以后在高速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工夫,车就充得差不多了,再也不用愁排队充电了。

底盘也没偷工减料。

前面是双叉臂,后面是多连杆,这种悬架在这个价位的车里算是很实在的配置了。

这么配的好处是,车开起来又稳,坐着又舒服。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过个减速带或者走点不平的路,车身很稳当,不会晃来晃去的,开车和坐车的感觉都好了不少。

智能配置也没落下。

它装了激光雷达,这就意味着它有能力实现像城市里自动跟车、拐弯这种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

车里的大屏幕、高通8155芯片、能把信息投到玻璃上的AR-HUD,这些时髦的智能东西也都配上了,保证了车机用起来流畅,看着也够酷。

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两块新能源车比拼的关键地方,启源A06一点也不差。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就是它的价格。

好多人都猜,这车起步价可能就在10万到15万,甚至有传言说最低配最后就卖9.98万。

要是这个价格是真的,那简直就是不给别人留活路了。

长安新车来了,这次要排队抢!近4.9米车身,后座堪比迈巴赫体验,让新势力紧张-有驾

花不到10万块钱,买到800V平台、激光雷达、豪华后排和高级底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可以想到,只要启源A06真卖这个价,那整个10万到15万的新能源车市场都要抖三抖了。

它就像一条凶猛的鲶鱼,跳进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池塘,逼得所有对手都得拿出更好的东西来跟它拼。

对我们买车的人来说,这肯定是好事。

车厂之间斗得越厉害,我们能买到的车就越划算。

以前总说“一分钱一分货”,但现在长安好像在告诉我们,花“一分钱”,也能买到“两分货”了。

所以,你要是最近正好想买个新能源车,钱也差不多就这个数,那长安启源A06这台车你肯定得去看看。

它几乎在所有地方都做得比同价位的车要好,重新给10万块钱的家用车定了个新标准。

现在,压力全到了其他车厂那边。

面对这么一个从头到脚都配齐了的“价格杀手”,它们是跟着降价,还是赶紧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车来打?

这出好戏,才刚开了个头。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