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

朋友,冬天快到了,你是不是又在为你那辆一到冬天就秒变“电动爹”的小电驴发愁了?电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跑个三五公里就得推着走,感觉自己不是在骑车,是在做有氧。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这时候,雅迪带着“钠电池”闪亮登场,号称低温克星,充电飞快,寿命长到能当传家宝。听起来是不是像救世主降临?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什么铅酸、什么锂电,都得靠边站。

然而,现实给了雅迪一记响亮的耳光。从四五千的高端款,到两千多的入门版,钠电池车型摆在店里,问的人多,掏钱的人少。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就像你在年会上表演了一套苦练半年的街舞,结果同事们都在低头抢红包。

问题出在哪?电池不行?雅迪技术拉胯?都不是。

这事儿的魔幻之处在于,雅迪搞出了一项好技术,然后用最蠢的方式把它塞进了一个最不合适的产品里,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屠龙之术,卖予匹夫”。

要搞懂这场闹剧,我们得先把雅迪的底裤扒下来看看。

雅迪,电动车界的扛把子,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全产业链整合”。啥叫全产业链整合?说人话就是,从车架子到小螺丝,最好都是自己家产的。这就像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厨子,不仅要自己炒菜,连酱油都得自己酿,种黄豆那块地最好也包下来。

这么干的好处是成本低,品控稳,坏处是你得啥都懂,啥都投钱。雅迪之前在“石墨烯电池”上尝到了甜头,虽然那玩意儿跟真正的石墨烯关系,约等于雷峰塔和雷锋的关系,但架不住它好用、能打、消费者认。于是雅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在电池领域已经可以横着走了。

这时候,钠电池出现了。

从技术上讲,这玩意儿确实牛逼。铅酸电池,就是个傻大黑粗的笨重家伙,冬天掉电比你掉头发还快;锂电池,是个金贵的傲娇小公主,怕冷怕热还怕撞,一言不合就给你表演个原地起飞。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钠电池呢?它就像一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壮汉,零下20度,电量还能保持90%,主打一个皮实耐操;充电速度也快,20分钟能从ICU充到KTV;寿命超长,官方说能循环2000次,理论上你车骑报废了,电池还能拆下来当充电宝用。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雅迪一看,这不就是未来的版本答案吗?赶紧砸钱,赶紧布局。这个逻辑,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叫高瞻远瞩,叫卡位未来。这就像打牌,你提前看到了底牌,肯定要梭哈啊。

于是,雅迪轰轰烈烈地把钠电池车推向了市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消费者用脚投了票,销量那叫一个惨淡。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这届消费者不行?

别闹了。消费者比谁都精。这事儿的核心矛盾,在于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错误:产品定位与技术优势的完美错配。

咱们来解剖一下雅迪最便宜的那款钠电池车,那个售价2639的“甜橙”。

它的卖点是啥?耐低温、长寿命、快充。

它的产品形态是啥?一个最高时速25公里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

你品,你仔细品。

这就好比你给一台拖拉机装上了一套F1赛车的混合动力引擎,然后告诉农民伯伯,这玩意儿百公里油耗低,而且还能动能回收。农民伯伯只会觉得你有病,他关心的是这玩意儿能不能下地,劲儿够不够大,而不是那省下来的几毛钱油钱。

雅迪的钠电池,就是那套F1引擎。而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就是那台拖拉机。

我们来做个场景还原。一个普通消费者,揣着两千多块钱走进雅迪专卖店,他想要什么?

他想要一辆跑得快一点,带人有劲儿,看起来酷一点的车。

销售热情地迎上来,指着“甜橙”说:“老板,看看这款钠电池车!冬天不掉电,电池用十年!”

消费者问:“能跑多快?”

销售:“25公里每小时,新国标,安全。”

消费者:“那旁边那辆长得差不多的铅酸车呢?”

销售:“那个也能跑25,便宜好几百。”

消费者指着另一辆看着更威猛的:“那辆呢?”

销售:“哦,那是电摩,60V的,跑得快,有劲儿,价格跟这个钠电池的差不多。”

好了,现在你是消费者,你选哪个?

一个只能跑25,但电池很牛逼,要2639。

一个也只能跑25,电池一般,但便宜几百块。

一个能跑更快,更有劲,价格也差不多。

这还用选吗?这题送分的好吗?

钠电池所谓的“耐低温”,对南方用户来说,感知不强,属于锦上添花。对北方用户来说,确实是刚需。但为了这个刚需,我得忍受一个“龟速”和孱弱的动力吗?我多花点钱买个大容量的铅酸或者锂电,冬天续航就算打对折,也比你这强吧?

所谓的“长寿命”,这就更搞笑了。这就像一个卖保健品的跟你说,我这药吃十年,能让你多活五年。消费者想的是,我眼下这日子都过不明白了,你跟我聊十年后的事儿?一辆两三千的电动车,大部分人用个三四年就想换了,你给我一个能用十年的电池,我图啥?我车都换了两代了,难不成把这块宝贝电池拆下来,当传家宝供着?

至于“快充”,听起来很美。但对于一个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来说,回家插上电,第二天早上肯定满了,快充的急迫性在哪?难道我半路没电了,还要找个快充桩,蹲在路边等20分钟?

你看,雅迪精心打造的三个核心卖点,在“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这个产品形态下,全都被精准地废掉了武功。消费者不是不识货,是这货用错了地方。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品,它更像是一个技术验证品,一个工程师思维战胜了产品经理思维的怪物。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雅"迪在下一盘关于未来的大棋,想的是产业链的星辰大海,但消费者只关心楼下便利店有没有打折,明天上班会不会迟到。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整个电动车行业的焦虑。

在铅酸和锂电的红海里,大家卷价格、卷外观、卷营销,早就杀成了一片血海,利润比刀片还薄。雅迪作为老大,必须找到新的故事来讲,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挖。这就是典型的“增量价值判断法”,它想创造新价值,而不是在存量市场里抢蛋糕。

所以,它看上了钠电池。它想通过定义下一代电池技术,实现一次技术上的“快种快收”,把对手甩在身后。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雅迪似乎忘了,任何商业模式的闭环,最终都要落到“用户”这一环。你不能自说自话,你得把价值“喂到嘴里”,让用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

电动车老大雅迪,犯了一个教科书级的错误-有驾

用户想要的是一匹快马,你非要给他一头长寿的乌龟,还告诉他这乌龟基因好,能活一千年。

用户只会说:滚。

那么,雅迪的钠电池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

也不是。如果你身处东北、内蒙、新疆这种冬天能把人冻成冰雕的地方,买一辆最便宜的钠电池车,只为了解决冬季通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它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耐低温性,确实是刚需中的刚需。

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现在的钠电池车,就是一个价格虚高、定位尴尬、体验憋屈的“早产儿”。它的技术很性感,但它的产品很扯淡。

雅迪这场声势浩大的技术秀,最终更像是一次代价高昂的市场调研,用真金白银告诉了自己一个朴素的道理:

技术是冰冷的,但商业必须是温暖的。别跟用户谈什么星辰大海,先解决他们眼前的一地鸡毛。

否则,你所谓的“瞎积薄发”,很可能只是下一个“时代的眼泪”。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