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

你知道吗?最近有一款电动车的召回事件比较热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说,涉事车企在2025年10月31日发了召回公告,从11月7日开始执行。范围很明确,是生产时间在2024年2月18日到12月27日的11,411辆车。原因呢,说白了,是部分批次的冷却液没达标。这事听起来挺专业,但其实关系到我们每辆车的安全。

我当时翻了下笔记,突然意识到,冷却液这个东西,虽然一直是个隐形英雄,但一旦出错,后果可是挺严重。尤其是这次召回的原因,令人细思极恐——冷却液防腐性能差,导致腐蚀铝板甚至发生漏液,进而让电池热失控。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大约是在没想到的范围内,毕竟我们平时开车不都以为,只要水箱还在、颜色正常就行了?其实不然。

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有驾

为什么这次问题会变得那么严重?我记得有人对我说过:冷却液不就是液体嘛,没啥特别。但实际上,冷却液的技术门道挺多。它的主要活儿就是降温+绝缘。听起来简单,就是把电池、电机控制器这些高压部件的热给散掉,但问题在于:如果用的冷却液防腐性不够好,氯离子、腐蚀剂的配比不合理,时间一长,金属就开始吃了。

我还记得一个修车师傅跟我说:你看,那些冷却液里加的缓蚀剂其实挺关键,要不然铝板被腐蚀会比想象中快。但偏偏,很多不达标的产品,缓蚀剂把关不严或者用久了失效,腐蚀的脚步就开始偷偷进行。用久了,冷却系统里的水垢就会变多,会大大影响热传导,长时间后,电池散热不均匀,不仅续航缩水,还得考虑换电池的高成本。

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有驾

你会不会好奇:那么到底怎么挑买车用的冷却液?有两个标准值得注意——一是符合新国标GB29743.2-2025的有机酸型(OAT)冷却液;二是合成酯类冷却液,现在虽然还不普遍,但优点是环保、绝缘,但价格贵,不是一般人能轻松接受。配图无关,真要选的话,建议找带有专用电动车标志或说明是符合新国标的产品,用心点问问销售:你们这冷却液符合标准吗?标准不仅保证了电导率低,还确保抗腐蚀能力。

选冷却液这档事,跟买菜差不多,要看成分和标识。平时开车,也不用天天琢磨,只要记住几个小窍门就行:液位正常颜色正常,用手摸摸,感觉还挺干净,那就大致没问题。更高级点的,能用紫外灯检测微泄漏的,也可以巧一用。或者每次保养让技师测一测电导率,检测电导值是不是在标准范围内——这个很快,一个仪器能搞定。

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有驾

我还在想:很多朋友说,冬天冷却液结冰怎么办?冰点设计也是冷却液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同地区温差大,选个冰点比最低气温低五到十度的冷却液,也不算太奢侈;如果在南方,就更可以用成本稍低一些的型号。

至于更换周期么,各家厂家说法不一。我的经验是,三元锂电池每两年或四万公里换一次比较靠谱,因为高温高湿环境会快腐蚀;磷酸铁锂的耐性稍强,三到四年换一次。平时多注意听维修店的建议,不要随便用不同品牌泡在一起,否则缓蚀剂之间可能会打架。

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有驾

这次事情让我反思,也提醒行业:品质还真不是看着装的事,基础材料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车的安全性。我猜测,未来随着新标准的落实,会有更多优质的冷却液出现,但这需要时间。

你在用车过程中,有注意过冷却液的状态吗?或者问过维修店,刚好又碰到过类似的事?我觉得,每次抽空检查一下冷却液的状态,是个不错的惯。毕竟,安全这玩意,不能只靠高科技加持,基础零件和材料的表现也很重要。

车底这瓶“降温液”藏玄机,电动车冷却液怎么选才能保障安全,避免腐蚀和漏液带来的隐患成为每个车主关注的焦点-有驾

所以,你觉得,未来的冷却液究竟还能怎么改?或者,有没有遇到过某款冷却液在你车上出现过奇怪的表现?欢迎留言聊聊。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