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

说实话,看到小米2025年计划卖35万辆车,我心里还是挺震惊的。前三季度小米已经完成了75.5%的目标,这数字放在传统车企眼里,已经算是打了个漂亮的仗。问题来了,剩下的25%得靠第四季度拼命追赶,而这季度的交付压力,是一波又一波地袭来。

和小鹏、零跑比起来,小米这75.5%看似落后点。小鹏从去年开始发力,今年已经完成了89.5%的目标,零跑也有79.1%。这不禁让我猜测:小米作为后来者,虽然在互联网基因上有优势,但在供应链和交付节奏上,确实还有欠火候。要说小米不行,也大错特错了,毕竟它们的交付数据一般都超预期。

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鸿蒙智行的工厂今年前三季度只有一个,第四季度扩到两个,按现在这个交付节奏推,全年目标44万辆完全没问题,校准这和小米的情况有点像。小米的叠加产能也令人期待。销售那边的人跟我说,凭9月份的交付水平持续下去,年底保守估计会超过37万辆,很有可能冲破40万辆大关。真是给力。

讲真,造车的压力真不是闹着玩的。上个月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小米车的质量稳定性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供应链多方博弈中,不同零件到货时间差异导致装配环节频繁调整,这种临时变更让一线员工头疼不已。说白了,造车就跟盖房子,有些材料是必须等到的,缺哪块板子,整栋楼都可能拖延。小米这种互联网出身的公司,刚开始没那么多经验,难免卡壳。

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有驾

前面说小米落后一点,这话有点大,我这么想的原因是从传统汽车企业的节奏看,他们更擅长打稳扎稳打的持久战。小米这小子,看着虽然进度缓慢点,实则季末发力明显,也不是没戏。毕竟互联网企业的灵活性和对用户心理的把控,线下渠道不多但线上造势强,这是一套不同的打法。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米敢把目标订得这么高?预算烧钱这么猛,投资回报周期又长。可能他们押的是前9个月的供货链稳定和第四季度的爆发期匹配?或者说借助供应链的扩充和产线自动化升级,效率会迎来质的飞跃?这些都是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估计业内各方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同价位看,小鹏比小米更擅长深耕用户关系,尤其是在补贴退坡后还能保持高交付,这说明他家产品质量和交付体系还是稳的。零跑则试图走性价比和多车型组合的路子,也能抢夺市场份额。所以,明面上看,小米是补课的姿态,但实操上,它积累的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系统优势,可能会帮它在下一个周期实现爆发。

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有驾

聊到这里,不得不提我一个朋友,做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他昨天打电话给我感叹:这些互联网车企卖车也太拼了,你看小米那个渠道,能卖35万台你说啥吧!他语气里有点嫌麻烦,但更多是佩服。销售这块,毕竟不是光靠产品说话,还得靠服务、库存管理和交付效率,能撑起整条链路,难度明显不小。

稍微跑题讲个细节,前几天小米新车发布会后,我去4S店暗访了一番,发现店里客户咨询多集中在智能座舱和续航问题上,比起传统车企,更强调软实力的竞争。服务人员跟我说,这部分客户特别注重体验感,买车像买手机一样,希望配置更新快。这透出来的一个信号是,小米背负的用户期待和市场压力真不轻。

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有驾

顺便算了笔账,假设一辆车平均售价20万,交付35万辆,收入大概700亿人民币左右(粗略算的,忽略税费和各种优惠),你说这收益跑不起来?但一辆车从研发到投产周期大概要2-3年,烧钱像烧纸一样,保养和零配件成本也是一笔长期负担。车企想快还账,真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

这里先按下不表,回过头我想问问你——你觉得互联网车企的快和传统车企的稳,到底哪个更能撑住后续几年市场变化?拿供应链的那块来说,小米的提升会不会像往年某些车企那样风光过后掉链子?或者说,销量多了,产生的维修和服务压力如何调整才更理想?我想,这才是烧钱背后真正在考验车企硬实力的地方。

小米汽车2025年目标35万辆,前9个月已完成75%,对比小鹏零跑表现如何,造车压力不容小觑-有驾

小米能不能在明年拼出更恐怖的销量,不光靠品牌和粉丝经济,还要打好供应链和交付这场硬仗。大家有啥看法?我倒挺好奇,有没有什么周期数据或者供应链秘密,是你听过但没对外说的,来聊聊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