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本田NWT150新车到手已经开了10天,里程已突破百公里,车主反映油耗较高需优化调试或者考虑换车方案
刚拿到手的那天,阳光正好,第一眼看到车身线条还算顺眼,比上个代步车油光锃亮的那辆要好一些。其实吧,买车这个事,和买手机、买衣服一样, vanity成分不少。多点面子,少点技术含量。反正你要养车,油水都得掏。
问我油耗多高?说实话,估计得3.2升/百公里左右。这个数据,是我在微信车友群里看到有人晒的平均数,其实我用车一来,感觉明显比官方数据高不少。跑了100多公里,有个朋友说,油表还没见底就差不多一半油,心里瞬间警觉。
倒不是我开得特别激烈。平常上下班跑个30公里,偶尔拉拉朋友出个门。这车是我之前考虑的经济实用选项,没想到油耗跟预想的差那么远。十天不到,我跑了120公里,油箱似乎没装多少油,换算下来,估计百公里实际还得在4升左右(当然没测过,就是粗糙估算)。这怎么说呢,和我那么多年的用车经验比,别的同价位(也就是我预算内的车型,比如一些国产品牌的150cc),绝大多数油耗都低了点。
你们大概会问了,这车油耗咋回事?我觉得原因复杂,不能全怪发动机。供应链那块,我拆开车一看,零件精度说不上多高。比如空气滤清器,不算特别脏,但还是感觉有点吃不饱。油路方面,我看了下,喷油嘴那块,喷嘴孔径不大,估算喷油时压力可能在不够稳定的区间。
这车的研发水平,啊,确实比当年我初中那会玩过的拼装车好点,但没那么高端。我朋友说,东西好不好得看用料和调校。这个车,基本上就是个价格拼出来的产物,也许调校还没到极致,导致油耗偏高。这就让我想到:和买手机一样,国产的性价比高不一定意味着用起来觉得省心,有时候那个省是用着折腾。
说到这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一次和修理工聊,他说:这车油耗偏高,可能还得调调节闸阀或喷油时间。我心想,能调?那还能不能差点?以前我用国产车,调个油门线都能调出回调的问题,现在的车调个油耗还得上电脑调校。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没有改善的空间。这个车的发动机,确实罩不住它小巧的身材,感觉像拼装工厂里的一堆零件,拼成的。调校得再好,材料限制大,想降低油耗也不容易。比如轮胎的胎压,是我自己检查过调节过的,保持在2.4吧,不算特别低,也不用太高,否则舒适性会差。
除此之外,渠道和用户心理也挺微妙。有的车主喜欢追求运动感,踩个油门就像点燃了牛仔裤的火焰,油耗自然而然就高起来。反过来,喜欢慢悠悠开,油耗当然低点,但那车的动力表现就没那么带劲。
我还记得我朋友驾驶另一个品牌的150,油耗大概在3.0左右,那是因为他的调校更偏向经济。他还跟我吐槽:我觉得你的车动力够用,但油耗真是个烦恼。我当时没细想,就是觉得,啊,可能是我开的太激情了。
油耗高也许跟驾驶惯有关,也跟调校有关。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买车,不能只看参数和数据榜单,实际用起来才知道。比如我,惯用节油模式,实际油耗能降个0.3升,但还差点意思。
再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了几张车内图,发现这车的座椅布料很普通,塑料件也非常明显。毕竟这个价位的车,无非就是用料更经济实惠一些。可能在上一代车型基础上,厂商为了控制成本,把一些细节部分简化了。
其实我在想,换车是不是个办法?我对比了一下同价位的车。有个朋友推荐说想换日系品牌的那款150,我心想,动力、油耗、保值率,都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多偏心了点。百公里成本,我粗算了一下,日系车大概在2.8左右,省点油的钱,买车的心情也会轻松点。
也不是说这车绝对不好,只是觉得,油耗偏高,心里总有点压力。毕竟,日常用车,除了油钱,还得考虑油耗带来的复杂情绪。
说完这些,我突然想到,难不成我买车只为了面子?那其实也是一种策略吧。空闲时想想,没准下一次保养,试试厂家推荐的调校包或者调教—不过我估计,效果有限。毕竟,一辆车的油耗,还得看车身重量、空气阻力、驾驶惯和调校结合来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问个问题,读者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油耗偏高的问题?换车还是真调调?我还在犹豫,毕竟新车刚用几天就考虑换方案,有点太激动了。
反正嘛,开车这玩意,最重要的还是稳心,又便宜又省油的真难找。下一步是不是得考虑点改装策略?比如换个低滚阻轮胎,或者调个节油地图?不过这事我还得琢磨琢磨。
你们平常怎么应对油耗高的烦恼?或者,有没有推荐的低成本调节措施?聊聊也许会有奇效——毕竟,车子除了动力,最不能少的,还是那份用得顺心的感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