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

不装了,摊牌了。

马斯克老师用一台丐中丐版的Model Y,给整个车圈上了一课,主题就叫《论一个品牌的自我修养与用户的渡劫飞升》。这波操作,属于是把压缩毛巾丢进水里,看着好像还是那个毛巾,但里面的水分,或者说,里面的车,已经被榨干了。他不是在造车,他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社会实验,实验的核心课题是:当一个品牌成为一种玄学,它的底线可以在哪里。

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有驾

这事的起手式,就非常不讲理。

第一个被祭天的,是座椅通风。这个丐中丐版Model Y,连座椅通风都给你没收了,直接把你的后背按在一个单层织物的铁王座上摩擦,主打一个原教旨主义的夏天。官方说这是为了控制成本,但工程师那张嘴,骗人的鬼。有好事者实测,这玩意儿能让车内温度比高配平均高出32摄氏度。什么概念?你买的不是车,是一个移动的赛博桑拿房,买车送汗蒸,主打一个排毒养颜。

我甚至能脑补出一个场景:你开着这辆新提的“桑拿Y”,一个朋友坐进来,后背瞬间湿透,问你:“哥们儿,你这车咋回事儿啊?不开空调吗?”你必须得强装镇定,用一种看透世事沧桑的眼神告诉他:“你不懂,这是马斯克老师的怜悯。现代人久坐不动,湿气太重,他这是在用科技的手段,帮我们免费祛湿。这叫湿气管理系统,是隐藏功能。”朋友听完一愣,然后肃然起敬,觉得你这个人,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至于特斯拉客服建议你自行加装座椅垫?典中典。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菜里有只苍蝇,服务员说:“先生,建议您自己带双筷子把它夹出去。”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如果说座椅通风只是皮肉伤,那中控那块屏,更是重量级,直接给你干到12英寸720P,里面的内存也只有4个G,活脱脱一个老年大学学习机。以前的特斯拉车机,是让你在里面斗地主看电影的,现在的特斯拉车机,是让你修身养性,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买这个版本的。地图加载速度慢40%?这不是bug,这是禅意。它在提醒你,人生不要那么急,偶尔慢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挺好。导航和音乐一起开会卡顿?这更是一种哲学上的规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人不能太贪心。

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有驾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觉得马斯克老师是开窍了,是悟了。他终于明白,买特斯拉的人,尤其是在这个价位段买特斯拉的人,真不是冲着你那几块屏幕、几个G内存来的。他们要的,就是一个Logo,一个能打开世界的大门,一个在停车场里能被一眼认出的身份。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现在,他把花给你拔了,只留下了那个“锦”。他就是在赌,赌你对这个“锦”的信仰,到底有多深。

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有驾

然后,就是掀桌子的部分了。电池、电机、悬挂,三大件,刀刀见骨。

50度磷酸铁锂电池,实测320公里续航。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数字。它刚好够你在一个城市里通勤,但凡你想跨个市,都得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规划好沿途的斋饭点。充电功率也给你限制了,超充站里,别人是“闪电战”,你是“八年抗战”,眼瞅着旁边的国产电车一杯咖啡的工夫就满了,你这里还得再来一盘象棋。这已经不是续航焦虑了,这是续航抑郁症。

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有驾
马斯克终于摊牌了:我不是来造车的,我是来筛选信徒的-有驾

后驱单电机,百公里加速6.9秒。这个数字,放在五年前,是钢炮。放在今天这个电车动不动就3秒俱乐部、2秒俱乐部的修仙时代,6.9秒,约等于老大爷公园散步。以前特斯拉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电门一踩,所有人都得哆嗦。现在这台车,更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告诉你:“年轻人,不要那么暴躁。”悬挂换成钢制弹簧,过个减速带,能让你把昨天吃的饭都颠出来,直接物理传递路面的所有信息,毫无保留。这是在干嘛?这是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你:脚下的路,要自己走,也要自己感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特斯拉正在剥离一切“性能”和“科技”的外衣,把它还原成一个最基础的交通工具,但又保留了那个最具魔力的“T”字标。他要的就是这种极致的反差感。

最狠的,是安全配置上的“极限压缩”。

自动紧急制动,探测距离缩短20%。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前一百五十米外,车子看到一个静止的“老头乐”就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刹车了。现在,它得开到一百二十米,才开始思考这个哲学问题。这缩短的30米,就是生与死的距离。车道保持,从自动居中变成偏离预警。翻译一下就是,以前是系统帮你开车,现在是系统在你快要开到沟里的时候,用喇叭提醒你一下:“嘿,哥们儿,醒醒,要掉下去了!”

8个超声波雷达砍成4个。我靠,这简直是疯了!这已经不是抠门了,这是在玩火。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自断双臂,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马斯克老师可能觉得,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雷达,而在于驾驶员本人的信仰有多坚定。只要你信马斯克,你就能人车合一,提前预判所有的危险。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特斯拉,而在于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逻辑,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直呼地球人太不讲理。

所以,这台车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它是一个筛选器,一个信仰的试金石。它把所有参数党、配置党、实用主义者统统筛掉,剩下的,就是最纯粹的品牌信徒。这些人买的不是6.9秒的加速,不是320公里的续航,更不是那四个孤零零的雷达。他们买的,就是“我开的是特斯拉”这句话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特点。座椅不通风?那是为了让我更接地气。续航短?那是为了让我多出去走走。雷达少?那是为了锻炼我的驾驶技术。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特斯拉这波就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点了。他不过了,他要让所有还在纠结“多给你两个喇叭”、“给你加个Nappa皮”的同行看看,什么叫品牌玄学,什么叫降维打击。当所有人都还在卷配置、卷参数的时候,他直接掀了桌子,开始卷哲学,卷信仰。

所以,别问这台车值不值。问就是,你信不信。

信,它就值。不信,它就是工业垃圾。

逻辑?逻辑在这件事上,是最没用的东西。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