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新能源市场动辄“小时破万”的喧嚣中,一个数字的出现或许本不值一提,但若为其加上“50万以上”、“纯电”和“MPV”这三重限定,便瞬间从平淡无奇跃升为“不可思议”,更何况这成绩单是中国品牌的手笔。理想MEGA,正是凭借其技术创新与产品硬实力,在这块本就不算宽敞的市场蛋糕上,硬是切下了一大块,其在50万以上MPV市场的领先地位,简直是断崖式的存在,七八月销量甚至能把二到五名的总和都给比下去。
理想MEGA的这次“逆袭”,与其说是运气使然,不如说是产品力持续发光的必然结果。回溯到2024年3月发布之初,舆论的波澜和预期的落差让其销量不尽如人意。李想公开复盘后,选择沉下心来,像对待从零到一的新生儿一样去经营这款纯电产品。仅仅一年多光景,到了2025年5月,随着智能焕新版和家庭特别版的推出,到了八九月,销量已能稳稳地站上月销3000台的台阶。
这种转变的背后,固然有优化产品节奏、完善充电网络、精进销售体系等诸多努力,但核心在于理想汽车真正回到了“用户价值”的原点。想当初,当理想宣布要造一台50万以上、纯电、MPV时,整个行业几乎都在摇头,这步棋走得像极了当年L系列,能源形态和产品形态都是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自然也引来了不少“无端抹黑”和“群嘲”。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MEGA的媒体人,即便深知其产品力不俗,心中依然充满了诸多“问号”:一家老小长途跋涉,续航焦虑如何安放?这么个大家伙,城市通勤会不会像个“笨大象”?静谧性虽好,但真有那么重要吗?空间大是事实,可实际应用场景几何?那前卫到让人眼前一亮的造型,究竟有何深意?
当家庭结构升级,有了二胎之后,用车需求产生了质的飞跃,我才真正成为了理想MEGA的目标用户。环顾四周,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这艘“鲸鱼”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提了MEGA Home之后,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度使用,才能明白它那些传统豪华MPV和大型三排SUV所无法提供的独特价值。
撇开那些华而不实的营销辞藻,作为一个资深家用MPV用户,我深知一台称职的家庭MPV,安全、舒适、便捷是基础中的基础,而“精致”则是锦上添花的关键。
空间上的绝对优势,并非仅仅是“大”,而是“恰到好处的大”。产品形态决定了其空间的先天优势,短前悬、长轴距的设计,让车身最高点落在二排,方便了人员出入,同时也保证了二三排垂直纵向空间的开阔,不至于让人感到局促。
但真正让理想MEGA Home脱颖而出的,是那两把“零重力旋转座椅”,它们绝非昙花一现的“花架子”。座椅旋转45度配合电动滑移门,能让长辈上下车免去扭身的尴尬;旋转90度,则能轻松应对儿童座椅的安装,搭配小桌板,瞬间变身观景座椅;单侧座椅180度对转,便能构建“亲子对坐”模式,后排的孩子能直接面对三排的家长,照顾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二三排的乘客无需挪动座椅就能自由穿梭。双侧二排座椅180度对转,启动“大客厅模式”,配上悬浮大桌板,既是家庭共享的餐桌游戏桌,也能分工变身为专属的书桌或办公桌。
这些场景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我日常用车生活的真实写照:接送孩子时随手支起小桌板解决一顿饭,独处时后排大客厅成了临时的移动办公室。即便是满载出行的长途旅行,后备厢也能轻松容纳所有人的行李——两个大托运箱、两个登机箱,外加数不清的背包和杂物,空间绰绰有余。更难得的是,MEGA虽然车身修长,但车宽控制得相当克制,即使在停车位紧张的城市里,停车也算方便,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至于那个曾引发热议的造型,争议其实是好事,至少它拥有了极高的辨识度。除了吸引路人目光,前卫设计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工程学价值:极低的低风阻系数直接转化为更低的能耗,同时对NVH表现也有显著裨益。中国汽研将其评为“年度十佳低风阻车型”和“年度十佳低风噪车型”,这是专业层面的认可,并非自娱自乐。
标题可以媲美百万级D级行政座驾的舒适度,MEGA在这一点上拿捏得死死的。高端MPV的首要考量绝非“好开”,而是“舒适”,理想对这一点洞若观火。MEGA采用了前双叉臂后H臂悬架的多连杆旗舰底盘架构,并辅以双腔魔毯空气悬架,行驶质感更像一架在平流层稳定飞行的巨型客机。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它的静谧性。MEGA拥有顶级的静音表现,在第三方权威榜单中,40km/h、80km/h和120km/h的车速下均排名第一,比迈巴赫S级还要低出两分多贝。这种极致的安静,意味着长途旅行中老人和孩子的休息质量得到保障,车内氛围也更为和谐。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的测试中,MEGA的车内噪声表现也获得了G+的优秀评级。二排空间超越宝马7系,三排空间媲美宝马5系L,再叠加零重力座椅、按摩等配置,以及理想贴心地开发的二排杯架和舒适头枕辅助,这种更像家而非“夜店”的内饰氛围,让MEGA真正树立了MPV舒适性的新标杆。
5C充电的便捷性,目的不是缓解焦虑,而是让你彻底忘掉焦虑。十一假期,我带着全家跑了近2000公里,这次长途彻底打消了我对纯电车续航的顾虑。理想汽车自建的全国最大规模车企高速超充网络,已覆盖“九纵九横”核心路段,超过1000座站点的平均间隔仅150公里。MEGA首搭麒麟5C电池,CLTC续航710km,充电10分钟即可增加500公里续航。实际体验中,高速路上理想5C超充随处可见,上个厕所的工夫,电量便能充得七七八八,基本10分钟就能补回400-500公里的续航,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和别的电动车抢桩。即便是到了阿那亚这样的社区,也有专属的5C充电桩,整个旅程下来,真是“想充不满都难”。
截至目前,理想超充站已超3400座,充电桩近19000根,城市超充站突破2200座,覆盖269个城市,在一二线城市构建了“10分钟充电生活圈”。理想还打通了G318、北疆环线、阿里南线等经典自驾路线,计划到2025年底贯通热门旅游线路超百条。李想曾言,自营超充桩数量达到特斯拉中国水平时,才是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的良机。如今看来,理想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更深入。
它不仅是旗舰,更是科技旗舰。今年9月10日,理想VLA司机大模型向MEGA全量推送。这套基于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的系统,显著提升了行车和泊车的用户体验。判断辅助驾驶好坏的试金石,在于“让人更愿意使用”,目前我这台车的辅助驾驶开启率已接近50%。VLA司机大模型围绕“选对路、速度准、舒适度、安心感、可沟通、高效率”六个维度优化体验。一句“理想同学,我们回家吧”,就能启动辅助驾驶并完成路径规划,包括变道、起步停车、倒车掉头等基础和组合指令都能自如应对。
VLA泊车更是让我几乎告别了自己动手泊车的时代,开始“天天偷懒”。自主寻路、漫游找车位、导航终点靠边停车,真正实现了从任意车位到任意车位的辅助驾驶体验,省心省力。最新的OTA 8.0还增加了空间记忆、园区记忆路线拓展、多车位收藏等功能,甚至实现了超充园区建图共享。基于自研基座模型MindGPT的“理想同学”,已从简单的语音助手升级为“智能体”,能够自主调用工具、完成复杂任务。家里四岁的孩子也能轻松与之对话,它还能代缴停车费、对接外卖APP完成到店取餐,真正做到了高效、可沟通、更安全。
在中国汽车市场,高端品牌从来不愁首批购买的用户,真正稀缺的是复购和口碑推荐。而理想MEGA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杰兰路《2025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理想品牌的NPS(净推荐值)位居行业之首;理想MEGA在同级别中大型MPV中的NPS同样名列榜首,2025年3月更是达到了85.8,成为理想全系中的最高值。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理想MEGA荣获纯电动MPV保值率第一名。这些数据,是用户对产品最真实的肯定。
权威机构的认可也纷至沓来:德国汽车管理中心将“最具创新力车型奖”授予MEGA,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获此殊荣,打破了德国豪华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MEGA通过了C-IASI测试,取得了G+/G+/G+/A的优异成绩,成为国内首款在驾驶员侧25%偏置碰撞和乘员侧25%偏置碰撞中均获得G(优秀)的大型MPV;它还斩获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五星+、车质网新车商品性评价“MPV第一名”、轩辕奖“年度十佳汽车”等一系列荣誉。
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也成为了理想MEGA的车主,王濛、陈赫、罗永浩、张雨绮、胡彦斌、赵露思等人的选择,让这台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中产生活方式的象征。陈赫在节目中直言不讳:“我真不是打广告,我自己就是第一批车主。”赵本山女儿球球的评价更直白:“像高铁,老好了。”在综艺《盒子里的猫》中,尹正试驾时连连赞叹:“这车太好开了,不想下车。”理想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交符号”,它不依赖于豪华徽章,而是依靠真实体验建立起来的口碑共识。这意味着理想的“用户信任飞轮”已经启动:买得起只是起点,舍不得卖掉才是高端的标志。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和用户体验分享整理,旨在提供多角度观察,不代表任何商业立场。汽车产品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请读者理性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