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魏建军老师上了一趟《对话》,聊了聊长城汽车的未来,核心思想就八个字:坚持长期主义,不卷。
讲真,在当下这个车圈,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在开银趴的时候突然有人站起来开始朗诵《道德经》,所有人都得愣一下,然后默默地给大哥敬杯酒,心里想的是,大哥的精神状态是不是需要关心一下。
因为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这是修罗场,这是大型社会实验,主题是我不好过,你也别想活。友商之间已经不是在抢蛋糕了,而是直接把桌子掀了,谁也别吃了,拿着桌子腿互殴,打赢的那个才有资格捡地上的蛋糕渣。比亚迪掀完桌子,小米直接把餐厅爆了,乐道更是重量级,连餐厅门口卖烤肠的大爷的摊子都给端了。
这种时候,你说你要搞“长期主义”,要搞“四化战略”,什么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油电平等化、战略全球化。这套词儿,放在五年前,那叫高瞻远瞩,叫战略定力。放在今天,就显得特别行为艺术。
不装了,摊牌了,这本质上是一种防御姿态。一种“你们打你们的闪电战,我自个儿在家里挖地道”的逻辑。
先说这个“泛内燃机化”。说白了,就是混动。长城说你看,燃油车销量还在涨呢,说明大家还是需要的。是是是,数据没错,逻辑也没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不是一个讲逻辑的市场。这是一个讲信仰,讲情绪,讲“我不管我就是要”的市场。
长城的Hi4混动技术,搞得确实不错,可以说是把内燃机这个“过气网红”拉过来,强行通上电,做了个电击理疗,让它焕发第二春。这思路就像是给一个武林高手配上了一把加特林,理论上是强强联合,中西合结合疗效好。但现在赛道上的玩家,早就不玩这些了,人家直接是开着高达来的,一炮下去,你什么武功都白搭。
长城说我们的混动技术难度比纯电高多了,又是油又是电,两套系统耦合,复杂。这话我信。但用户不信。用户的逻辑很简单:纯电=未来,混动=过渡。你跟我说你的BP机功能比大哥大复杂,大哥大用户只会回你一句“666”,然后继续用他的大哥大。
这就是典型的技术思维和用户思维的错位。长城觉得自己是在造一把更牛逼的瑞士军刀,功能齐全。但用户现在就想要一把能开西瓜的激光剑,别的功能一概不要。
然后是“油电平等化”,这个更有意思。魏总说,不能让油车在智能化上掉队。我们发动机的ECU代码几十万行,我们有这个技术底蕴。
这又是一个典中典的逻辑陷阱。油车能不能智能化?技术上当然能。但问题是,为什么要智能化?买纯电车的人,买的不仅仅是那个“电”,更是那个“屏幕”,那个“自动泊车”,那个“你好,帮我放一首机你太美的语音助手”。智能化和电动化,在用户心智里,是强绑定的CP,你现在非要说油车也能组这个CP,感觉就像是给关羽配了个貂蝉,不是不行,但大家总觉得怪怪的。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家里那台老油车陪了我快十年了,感情深厚。说实话,我最近在琢磨给它换个中控屏,就那种安卓大屏,感觉换完它也能原地飞升。但这改变不了它喝油的本质。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徽,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画的那个大饼。你长城想让油车也变得和电车一样“聪明”,本质上是在对抗一种已经形成的“品牌玄学”。这事儿的难度,不亚于说服一个苹果用户,说安卓系统其实更开放更好用。对方只会礼貌地跟你说: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妈的,这简直太难了!
再聊聊“全球化”和“新能源多元化”。这个逻辑听起来是最无懈可击的。世界那么大,能源结构那么复杂,你不能一根筋只搞纯电。在非洲你推纯电,人家可能得用爱发电。在中东你推纯电,人家油比水便宜。所以长城说,我油、混、电、氢,我全都要。我像个开杂货铺的,全球各地的客官,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个战略,在商业教科书里,叫“风险对冲”,叫“系统性布局”。但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资源分散”。
当你的对手,正集结全部兵力,在一个点上进行饱和式攻击的时候,你把你的兵力分成了四路,每一路都在防守。这仗怎么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当所有人都认定纯电是主战场的时候,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守一下别的阵地,可能等你回过神来,主城都被人偷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有点替魏总着急了,好像我比他还懂长城。其实不是。我只是觉得,长城这种“老实人”性格,在这种“颠佬”横行的时代,太吃亏了。
你看魏总说的“四不为”原则:不被资本裹挟、不过度营销、不逐短期利益、不损产业生态。这话说的,正气凛然,三体人看了都得起立鼓掌。尤其是那句“严禁在发布会中进行任何过度夸张的宣传”,简直是行业里的一股清流。
但问题是,现在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你不吹牛逼,友商吹。你不搞过度营销,友商把老板的私生活都拿出来营销。你不打价格战,友商直接往骨折里打。你还在恪守底线,友商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
长城就像一个苦心修炼内功的大侠,一招一式都讲究名门正派,根基扎实。他的技术积累,就是他的“金钟罩铁布衫”。但现在的江湖,不讲武德。对手直接掏出了不知道从哪个异世界搞来的因果律武器,你内功再深厚,人家直接从根源上把你这个人给抹了,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长城汽车的这场长期主义实验,本质上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这股“发疯”的浪潮会过去,赌的是,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赌的是,用户最终会为真正的技术和品质买单。
这个赌局,赢了,长城就是那个笑到最后的扫地僧。输了,可能就真的没有以后了。
最终决定这一切的,可能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也不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那些在拥堵的晚高峰里,被加塞气的直骂娘的普通人;是那些想买车,但在十几个APP里比来比去,最后被各种直播间话术搞得头昏脑胀的消费者;是那些在高速上遇到突发情况,把命运交给AEB的司机,和那些突然横穿马路,对所有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终极压力测试的老头乐。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长城这套复杂的、理性的、充满大局观的战略,最后能不能成,其实是个玄学问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掀桌子的下一个会是谁,他又会用什么姿势来掀。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车圈的未来,或许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