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威马车主小周的故事,就是当下新能源车圈最真实的恐怖故事。
什么4S店没了,厂家破产了,换块电池12万,这都不是新闻,这是现实。
是那种你以为在看《走进科学》,结果最后发现是《今日说法》的现实。
两年前,销售拍着胸脯跟你说“三电终身质保”,那架势,恨不得跟你拜把子,说大哥这车你放心开,咱公司就是你永远的家。
两年后,家没了,大哥也进去了,就留你一个人对着一块报价12万的“板砖”发呆。那张所谓的质保卡,现在拿来擦屁股都嫌硬。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辆车,一个未来出行的解决方案。
不,你错了。
你买的是一张通往大型社会实验的门票,而你,就是那个最倒霉的实验耗材。
随着威马、高合这些哥们儿排着队去投胎,上百万车主一夜之间从“尊贵的用户”变成了“时代的孤儿”。
这不是简单的售后问题,这是一场赛博朋克式的遗弃。
北京的程宇,发现家门口的售后点跟玩儿消消乐一样,六个变一个,剩下的那一个还挂着牌子:“承接自费项目,质保与我无瓜”。
这态度,比渣男还干脆。
更狠的是釜底抽薪,直接给你断网。车联网终止服务,远程遥E控、车机导航统统变成摆设。
朋友,恭喜你,你花了十几万,成功买回来一个工业革命时代的铁盒子,一个需要靠肌肉记忆和路边指示牌才能开回家的“功能机”。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氪金无数,终于练成了一个满级SSR角色,结果游戏公司第二天删库跑路了,还顺手把你账号里的皮肤扒光了卖钱。
就问你气不气?
最魔幻的,永远是维修报价单。
新能源车,本质上就是四只轮子加一块大号充电宝。这块充电宝,占了整车成本的一半。
平时没事儿,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事儿,它就成了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宁波那个大哥,车就轻轻磕了一下,换电池17万。
我怀疑他磕的不是马路牙子,是龙脉。
车企活着的时候,还能靠着所谓的“官方补贴”和“规模效应”假装一下亲民。现在车企死了,这块电池就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工业奢侈品。
量产价的三倍起步,上不封顶。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压缩毛巾,当时觉得便宜又方便,结果等你想用的时候,卖水的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儿的水是专供的,一滴一万。
威马车主蔡先生的车电池鼓包,那玩意儿就是个定时炸弹。全城的修理厂,要么说没数据不敢修,要么开价8万让你“自愿”放弃。
最后怎么办?靠车友群里的大神给的破解程序续命。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里真的沉默了。这哪里是开车,这分明是在玩儿《辐射》,自己捡垃圾,自己造工具,自己给自己做临-终-关-怀。
这他妈叫什么事儿啊!
当一个生态开始崩塌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永远不是蟑螂,是保险公司。
哪吒车主续保,找了18家公司,得到的回复高度统一:要么滚,要么加钱。车损险报价2800,翻倍只是起步价,这叫“风险重新评估”。
说白了,在保险公司的精算模型里,你这辆车已经不是一辆车了,它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金融黑洞。
给它上保,不是做生意,是做慈善。
所以别怪保险公司不当人,人家开门做生意,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你的车,已经从资产变成了负债,一颗行走的炸弹。
二手车市场更是直接给你判了死刑。
三年前7万买的车,现在3万狗都不理。车贩子看你的眼神,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仿佛在看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卖了亏死,留着修不起”,这成了一道无解的送命题。
讲道理,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那句“终身质保”。
这四个字,在过去几年,是新势力车企的万能春药,是销售们最锋利的武器。
但就像所有美好的童话一样,它有但书。
年行驶里程不能超3万公里、必须全程在4S店保养……一大堆比手机说明书还复杂的条款,本质上就是在说: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春药的比喻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本身不就比嗑药还离谱吗?
他们不是在卖车,他们是在进行一场豪赌。
赌自己能活到IPO敲钟的那一天,赌自己能用规模把成本压下去,赌自己能从资本市场搞到下一笔钱。
售后?配件?质保?那都是成功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成了,会所嫩模。败了,天台干活。
他们是在“修仙”,要么渡劫飞升,要么身死道消。至于山脚下那群买了他们“入门功法”的信徒,谁在乎呢?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也别吃了。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停产后要保证10年配件供应,这玩意儿听起来很美,但在破产清算面前,它就是一张厕纸。
车主去找破产管理人,人家只会给你一个排队的号码牌,告诉你前面还有供应商、银行、员工,你?往后稍稍。
但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总能在废墟里种出花来。
车友群,这个原本用来交流用车心得、偶尔约个饭的松散组织,现在成了“敌后根据地”和“末日生存社区”。
有人分享1.2元买的官方维修手册,有人整理全国仅存的配件仓库地图,还有技术大神自己写代码,破解车机,恢复功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车主了,这是一群被逼上梁山的工程师、程序员和供应链管理专家。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宁德时代这种电池巨头也下场了,搞“宁家服务”,把维修费打骨折,途虎这些第三方平台也开始接盘。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永远是聪明的,有需求,就有生意。
车企死了,但车还在路上跑,几十上百万辆车的维修保养,这是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蛋糕。
有人看到了危机,有人看到了商机。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这场百万“烂尾车”的危机,本质上是一场压力测试。
它把新能源行业“野蛮生长”时期吹出来的所有泡沫,一个一个,无情地戳破。
它告诉所有人一个朴素的道理:承诺这东西,比纸还薄。只有白纸黑字写进法规、有真金白银作为抵押的,才叫保障。
专家呼吁的“车企售后责任基金”,这个思路就对了。想卖车?可以,先按销量交一笔押金,公司要是没了,这笔钱就用来给消费者兜底。
这才是金钟罩铁布衫。
对于已经踩坑的车主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别放弃。购车合同、质保文件,所有能证明你俩“爱过”的证据都收好。
打12315,去法院起诉,联合起来申报债权。
声音大了,才会有人听见。
因为一辆车的生命周期很长,但一家网红车企的生命周期,可能还不如一首歌火的时间长。当“终身质保”变成“终身麻烦”,我们需要的不是车企老板在发布会上眼含热泪的激情演讲,而是能真正落地的、冰冷的、毫不动摇的制度保障。
毕竟,守得住承诺,才守得住未来。
守不住?那就等着被愤怒的用户,连人带桌子一起掀了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