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当日均订单近3.8万辆的数字摆在面前时,比亚迪再次向市场展示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10月1日至8日,比亚迪累计订单达到约26.9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更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层变革。
王朝网与海洋网作为双支柱贡献了超过24.5万辆订单,而方程豹,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则在高价值市场精准发力,形成了清晰的金字塔式品牌布局。
在比亚迪的国庆订单构成中,王朝网和海洋网无疑是销量的绝对主力。王朝网约12.7万辆订单,海洋网约11.8万辆订单,两大网络合计贡献了总订单量的91.2%。王朝网门店数量约1930家,均店订单66台,海洋网门店约1600家,均店订单74台。
比亚迪国庆订单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技术积累与精准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以来,比亚迪推出的“冠军版”车型凭借“增配降价”的策略,对同级燃油车形成显著冲击。国庆期间,秦PLUSDM-i,汉EV,海豚等冠军版车型成为订单池里的绝对主力。
在技术层面,比亚迪长期深耕的“技术鱼池”开始显示出巨大威力。DM-i超级混动技术解决了用户对续航和油耗的焦虑,成为假期长途出行的解决方案,e平台3.0打造的纯电车型,在安全,智能和空间上具备优势。
比亚迪品牌势能的全面引爆也是推动订单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以及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攀升的销量和影响力,其品牌形象已完成从“追赶者”到“领导者”的蜕变。
比亚迪国庆假期的订单表现也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国庆假期本是传统燃油车展现“长途优势”的舞台,但比亚迪订单超过150%的增幅表明,混动与纯电技术已能覆盖所有用车场景。消费者用实际选择宣告,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正在全面加速。
购车决策节点正在“节日化”是另一个明显趋势。类似“双十一”成为购物节,国庆长假正逐渐成为家庭进行大宗消费决策的集中节点。车企的营销活动,终端优惠的集中释放,与消费者的看车时间完美契合,催生了“节日购车经济”的繁荣。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凭借领先技术,完整产业链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已建立起坚实的“护城河”。假期销量的集中爆发,是中国品牌从产品力到品牌力全面超越合资品牌的标志性事件。
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达491万辆,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485.5万辆,同比增长23.8%,全年出口量有望再次领跑全球。但随着保护主义倾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剧,国际汽车市场长期存在的壁垒问题更加严峻。
中国汽车出海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中国汽车行业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不够充分,在现行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体系方面缺少主动权,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滞后,应对纠纷时能力与经验不足。其次,车企出海缺乏协同,导致“内仗外打”“海外内卷”。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车企在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有一定领先优势,但总体优势并不明显,在传统零部件与基础系统技术方面仍然有差距。平台化设计和制造能力有限,产业链尤其是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
中国汽车海外销售总体规模不小,但按单一企业计算则相对分散,出口车型以中低端为主,品牌形象和价值较低,售后服务体系也不成熟。2023年世界前五大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均超过600万辆,而中国车企品牌销量达百万辆量级的只有5家。
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把握方向,系统谋划,合力攻坚。一方面要建立汽车出海企业协调合作机制,鼓励在研发,采购,生产,基建等层面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要依托国际平台,加强战略新兴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同时,加快形成外向型,专业化的国际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提升企业国际化形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