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要聊个新闻,真的是让不少小伙伴心头一惊:8月15号这天晚上,智己LS6增程版新车型上市,价钱给出了个大招——最低20.99万元就能买到235公里纯电+激光雷达这么一套硬核组合,仅仅半小时,小程序上要买的人已经破万单了,这场面你别说冷静分析,有点像网红限量鞋甩卖,后台卡到直接崩,网友都乐了,大家都在问,这车到底能耐在哪?
坦白说,新能源汽车圈里,价格和配置永远是最容易引发骚动的点,尤其是这种主打纯电+增程的组合,你让我选我都犹豫,究竟该怎么选呢?有人说20多万是不是把价格压榨得太狠了,这种有两把刷子的配置到底值不值?先不下结论,咱慢慢扒,看看里面有什么值得琢磨的。
先看这个价格,不得不说挺扎眼的,20.99万元开局,顶配到27.99万元,全系激光雷达,电池续航235km起步,800V高压,Orin-X芯片,城里NOA据说已经铺到上海、苏州、成都这些大城市。把这些配置单子一摆出来,和传统品牌对照下,咱心里也就有数了。
你要熟悉纯电车那行的小伙伴就明白,一般像80kWh那种大电池包,都堆到三十多万了,厂商护着成本不手软。但智己LS6这回搞的是增程版,电池给了54kWh,纯电续航标到235公里,怎么看也不是那种缩水版。一算,普通人上下班3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甚至嫌多,城市里当纯电在开真没什么心理负担。这续航,日常通勤绰绰有余,用过的人都知道到底有没有焦虑感。
关键是,这车还不是单走纯电那条道,得空长途跑起来,增程器直接上场了。它换了个1.5T发动机,官方说馈电油耗只有4.9升每百公里,成都到康定来个300公里山道实测,剩了17%的电,没趴窝也没抢充电桩,就这种场景,谁还有啥续航焦虑?是不是有点“电动爹”变身的意思。
补能效率也挺扛事的,除了能吃92号汽油,25分钟把电量从30%充到80%,爬高原也不掉链子。318国道上测了一下,在海拔约4300米,快充功率还顶着90kW峰值,网友看了直呼“高反都反不了它”,哈哈,感觉官方是有点自信。你现在如果还纠结“开电车是不是哪儿都不敢去”,看看LS6的硬核数据,也不知道还有啥可操心的。
说到智能化,现在的新车搞技术都有点卷,LS6全系配了激光雷达+算力拉满的芯片,城区NOA在上海、苏州、成都三地就能用,媒体实测成都天府大道晚高峰12公里,平均车速38,没让人接管。横向接管是零,老司机都说,这种自动驾驶的可靠性,至少在城市里已经不算“未来”了。你就想象下,下班堵在路上,车能自动跟着走,自己喝着奶茶刷刷手机,生活幸福感蹭蹭往上窜。
这些配置和技术,按市场行情来看,别家同等级纯电车型要么电池小,要么直接把大电池包推到30万~35万价位。激光雷达主流品牌也不是标配,总得加一两万选装。这种情况,智己LS6直接二十出头就给你配齐,是不是有种数码圈“真香机”的既视感?咱平时“看参数买手机”,现在倒有点“看硬件买汽车”了。
你别觉得订单爆炸啥都是营销手段,这次也真不是“饥饿营销”那一套,后台系统一度崩溃,连付款都挤不进,完全是用户自己用钱投票,厂商也是低调推新,没有那种天天蹦跶直播间搞限时抢购那套噱头。看着数据涨,一万台轻松破还没收住手,这场景说实话,有点当年小米抢购第二代的味道。
到这儿估计问题已经很清楚了,这车20万出头的价格给了啥?对应市场,纯电续航足够,增程靠谱,配置拉满,智能驾驶有底气,高原高寒环境不掉链子,价格还踩在一众厂商的痛点上,这不是靠“概念”忽悠一波,真是用技术和诚意搞很扎实的性价比。有人说LS6是20万级里的“35万级产品体验”,这种说法仔细一品,真不算夸张。
但你要说这一波车企“拼硬件”是不是就代表行业要变天了?那我觉得还得再观望。产品卷到这个程度,用户是爽了,但厂商为了抢单,利润估计得靠“羊毛出在牛身上”。你今天用高配置低价格把市场教育一遍,下次新车想涨价就难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拼的是谁活得久而不是谁一上来就能卖。
话又说回来,城市里用电通勤确实爽,省钱省心,在传统汽油车和纯电之间搞个“折衷”,增程这盘棋,至少短期内还是能赢下不少用户。不管你认不认,大家选车时最看重的那一摞参数,都在LS6这台里“抄了作业”,而且给的答卷还不算“偷工减料”。
还有个问题,别的品牌会不会跟进?这个就有点像当年手机圈“旗舰杀手”突然冒头,价格卷得大家都坐不住。短期内,其他smart品牌会不会放低身段,复制LS6模式?有点意思的是,增程+纯电这个结构本身就不是新鲜玩意儿,从理想ONE火了下来但又遇到壁垒,到现在智己靠硬件带飞,说明市场需求不一样了。消费者不会跟着品牌喊口号,只认参数和体验,“真香定律”放在汽车身上,也不例外。
咱再补几句,别忘了纯电焦虑本身就是这几年绕不开的话题,电车用户“抢充电桩”这种槽点天天能听见。LS6补能速度给力,还能吃92号油,高原不掉速,这一整套下来,说白了,就是想让你远离“低电量恐惧症”。哪怕出门自驾,也不用天天算着啥时候该找充电站。
不过这事也不是百分之百美满。硬件卷成这样,有没有功能溢价?后期售后是不是跟得上?你车卖得太猛,要是配件、服务跟不住,别到时候用户怨声载道。还有质保啊,智能驾驶实际体验是不是和宣传一样牛?这些都得时间和用户实测来验证。毕竟大家买车还得用上几年,不能只看刚上市那热闹劲儿。
有些网友评论:“技术不是用来堆参数的,是让日常生活变得扎实”。从这角度看,LS6这波操作还挺值得鼓掌。不卖概念,不搞饥饿营销,就是硬碰硬的技术和性价比,看着用户用脚投票,反倒更显得靠谱。
这事儿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别只做PPT和发布会,得让实打实的参数和体验把话说清楚。用户精明,市场别想忽悠,价格卷完硬件卷,下一步得看谁真正把售后服务和用户生态做好了。反正这次LS6的数据不好造假,用了的人最有发言权。
话说回来,咱买车归买车,理智点还是得关注长期维护、耗能表现、功能体验,别一头冲进便宜和参数的陷阱。你觉得怎么样,这种增程技术和极致配置,是不是你年底换车时的心水选择?期待在评论区跟你聊聊这波“真香”背后的门道。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