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三缸+48V轻混卖9万起?起亚新奕跑这套组合拳,到底是在赌国人接受度还是被逼到墙角了
上个月去4S店看现款奕跑,销售小哥直接给我报了个6.2万的裸车价。我当时就愣了——合资SUV打到这个价位,要么是库存压力太大,要么就是新款快来了。果不其然,没过两周海外版Stonic的实车图就满天飞,国内这边经销商已经开始清库存了。最关键的是,听说新款要搭三缸轻混,起步价可能直奔9万。这波操作我琢磨了好几天,合资品牌到底还剩多少底气。
前脸那一大块封闭设计确实唬人,L形的锐角灯组也够犀利,配上GT-Line版本的银色装饰件,放在街上不说还真有几分新能源的味道。车身尺寸倒是没怎么变,长度加了65mm到4165mm,轴距也就多了10mm。这些数字看着不起眼,但线条重新捋了一遍之后,整车看起来确实饱满了不少。封闭式格栅据说能降低点风阻,不过下边还是留了进气口——毕竟发动机还得呼吸,这点实在没法装。
进了车厢,双12.3英寸的悬浮屏算是跟上了主流节奏。车机支持无线CarPlay和语音控制,该有的都有,但反应速度嘛,天冷的时候可能得多等一会儿。好在空调按键和机械挡把都保留了,这点我倒挺认可——盲操作的事儿还是要讲的,不能什么都往屏幕里塞。内饰材质大部分还是硬塑料,缝线工艺做得还行,视觉上不至于太掉价。
1.0T三缸机搭配48V轻混,这套动力组合海外版分纯油和轻混两种,轻混版多了个BSG电机,能额外提供点助力。官方说的油耗是4.8L,实际跑下来市区拥堵路况大概在5.2L左右。这套轻混系统主要作用在启停和低速扭矩上,高速时电机参与感不强。至于三缸的抖动,冷启动时确实明显,但跑起来之后,说实话和四缸的差异没想象中那么大——当然,这事儿见仁见智,心理因素占的比重不小。
我特意找了台海外测试车体验过,7速双离合的调校偏经济取向,升挡很积极,基本2000转就往上走了。降挡就慢半拍,拥堵路段低挡位还是会有点顿挫。山路上切手动模式,锁挡效果倒是不错。相比现款那台CVT的绵软感,新款这套双离合传动效率确实高了,就是舒适性上得做点妥协。连续爬坡半小时,变速箱温度控制得还行,没出现过热保护。
底盘调得偏软,过减速带挺舒服,但弯道支撑性就差点意思了,侧倾角度不算小。转向手感还行,低速轻盈高速沉稳,日常开没什么问题。GT-Line版底盘降了10mm,配17寸轮毂,操控灵活性是上去了,但胎噪也跟着来了3.2分贝左右。总体来说,适合城市通勤,想激烈驾驶的话,这车底子还是偏家用。
配置这块倒是有点意思,ADAS套装全系可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防碰撞预警该有的都有。实际体验下来,车道保持对虚线识别率大概九成,大雨天误报会多一些。硬件是单目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120米,算不上顶尖但够用。对比现款完全没有这些配置,新款这步迈得还算可以。
空间方面,2580mm的轴距下,后排腿部空间730mm,头部950mm,坐个175的成年人没压力。座椅坐垫偏短,长途可能大腿支撑不太够。后备厢标准容积355L,座椅放倒后能到1180L,就是地台有点高度差。前排无线充电板支持15W快充,但会占用杯架位置,这设计有点尴尬。
噪音控制嘛,怠速38.2分贝还不错,轻混系统功不可没。跑到80公里时速,胎噪就上来了,65分贝的水平在这个级别算中规中矩。发动机隔音棉面积缩了点,高速风噪比国产同级车明显一些。不过现款那个发动机舱过热的老问题,听说因为改进了散热导管得到了缓解。
供应链那边透露的消息更有意思。海外版Stonic配LED大灯和全景天窗,国产版大概率会换成卤素大灯加电动天窗。原因也简单,1.0T轻混系统成本比现款1.4L高了不少,为了维持价格,配置上得做取舍。车机芯片也没用高通8155,换成了国产方案。这些调整加起来,成本控制空间还是挺大的。
现款奕跑这两年国内月销能稳在2000台出头,核心竞争力就是终端价能打到6万区间。新款如果定价9万起步,就得直面元UP这些国产电动车的竞争。起亚大概率还是会打“合资品牌+轻混油耗”这张牌,吸引那些对品控有要求又注重经济性的用户。经销商那边透露,高配车型利润空间比低配多3个点,后期肯定会主推GT-Line版。
说到底,三缸机能不能被接受,配置会不会缩水太狠,这些问题得等国产版落地才能见分晓。合资小车现在日子不好过是事实,奕跑这次改款算是把能用的牌都打出来了。至于效果如何,等市场给答案吧。反正我是挺好奇,9万块的三缸轻混合资SUV,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