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4900台杀进欧洲前十,比亚迪Seal U凭什么让大众宝马开始紧张?这台车在德国ADAC测试中暴露的问题,或许才是你最该关注的
德国人测车向来不留情面。ADAC那帮工程师把Seal U拉到试验场,90公里时速紧急变线,结果车身侧倾得厉害,转向不足直接没完成科目。湿滑路面上前驱电机打滑,牵引力控制慢半拍才介入。测试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这车不适合激烈驾驶。但就是这么一台被挑出毛病的车,八月份在欧洲卖出去四千九百多台,挤进销量榜前十,把一堆老牌欧洲车甩在后面。
矛盾就矛盾在这儿。一边是德国人挑剔的眉头,一边是真金白银的销量数据。欧洲那块市场,向来是大众、宝马的自留地,现在冒出个中国品牌站稳脚跟,多少让人觉得不对劲。
刀片电池这事儿,比亚迪说了好几年了。磷酸铁锂的路线,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但架不住它扛得住针刺。大电池版本装了87度电,能跑六百多公里,城里转悠够用,周末出城也不慌。充电支持140千瓦快充,半小时从三成到八成,比烧油加满油箱还快。只是冬天在欧洲那种十度左右的天气里,充电效率会掉,这倒不稀奇,电池本来就怕冷。
四驱版本的动力参数挺唬人,零百加速三秒多,峰值扭矩六百多牛米,纸面数据能跟性能车掰手腕。可实际开起来你会发现,底盘调得偏软,方向盘回馈模糊,明显是往舒适那边靠的。设计师大概也想明白了,买这车的人要的是安稳,不是天天下赛道。
车机那块15.6英寸的大屏,功能挺全,语音控制、在线导航、远程控制都有。就是菜单层级多了点,想调个座椅加热得翻好几层,能量回收力度调节也复杂,两档差异还不明显。习惯了之后大概没问题,但刚上手会觉得别扭。
内饰用料还算讲究,环抱式座舱,软性材质,水晶换挡旋钮,氛围灯铺得挺满。不过细节经不起推敲,门板边缘有点锋利,地毯跑几千公里就起球了。这种小毛病不致命,但总归让人觉得差口气。
后备箱五百多升,日常够用,但满载四个人带行李会紧张。有效载荷不到四百公斤,全家出游得算计行李重量。车身两吨多,能耗摆在那儿,百公里二十二度电,比大众ID.4高了点。
价格倒是有诚意,四万多欧元起步,入门就给全景天窗、360摄像头、热泵空调、全套驾驶辅助。同样预算买竞品可能只够低配版本,这套配置策略确实狠。
还出了个DM-i插混版本,1.5T发动机主要发电,日常纯电开,电池快没了发动机才介入。综合油耗控制在一升左右,纯电续航能跑一百多公里,不想充电就当混动开,续航一千三百公里。这套逻辑对充电不方便的地方来说,或许更实际。
保修政策给得大方,电池八年二十万公里,这在行业里算靠前的。用车成本方面,家充每百公里电费四到六欧元,比烧油便宜一半多。保养间隔两年或两万公里,省心省钱。
德国媒体测完之后评价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出色的续航和豪华配置,虽仍有改进空间,但已是传统品牌不可忽视的挑战者。”这话听着客气,骨子里还是那股傲慢劲儿。但欧洲人愿意掏钱买单,说明这车确实踩中了某些点。
Seal U就是这么个东西,哪哪都还行,但没有特别突出的短板。动力够用,空间尚可,配置丰富,价格合适。要说操控,肯定比不上宝马;要说豪华感,也够不着奥迪。但综合实力摆在那儿,对着价格看配置,性价比确实高。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还得看你更在意什么。追求极致操控的,这车不是最佳选择;想找台靠谱的家用电动SUV,它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数据和配置只是参考,屁股坐进去那一刻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