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话说2300年前,一座没用堤坝、却让成都平原从水漫金山到米粮川的工程横空出世,愣是把四川盆地变成了一个能自来水灌溉、自给自足的宝地。古人的智慧这玩意儿就像老母鸡炖蘑菇,越炖越入味。可今天咱聊的不是单纯的都江堰,而是一个敢把“千年治水哲学”玩到新能源汽车上的中国车企——长城汽车。
直播镜头下的魏建军,还真是会整花活。什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和谐共生”,一口一个老祖宗的理念,这场面就差在青城山来一段道家吟唱了。这下,巴蜀文化专家、央视大咖和董事长三位一出场,普通观众除了感叹古人牛,心里还真得打个问号——车圈玩哲学,能整到啥新活儿?都说老祖宗有智慧,咱这新能源车企要是真能从都江堰里抄到点真经,别说新能源汽车,冰箱彩电都得安排上。
车圈套历史的故事,近两年是越来越多前有造车新势力嚷着自己是下一个“造飞机的莱特兄弟”,后有传统大厂把企业使命上升到“复兴民族工业”。没想到,这次长城汽车直接把车造到都江堰水渠边,玩起了精神传承和科技创新双保险。
都江堰,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沾泥巴建堤却能千年不倒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一时的灾难,更为老百姓谋了个长远。大家都见识过“水往高处流”,可这儿偏偏来个“水哪敢不听话”的现实应用,工程师李冰可谓历史版的“技术宅”。你别说,这工程搞得就是讲科学、重人本,解决的是四川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大问题。
如今把这份哲学安到汽车头上,操作难度不亚于东北人下馆子点菜点出了别的桌的单子。他们一句“顺势而为”,说得跟水就该听指令似的。但咱说句实在的新能源时代,用户要的是什么?油电双全?里程无忧?价格给点实惠?别整那么虚的,老百姓现在用脚投票谁家“不坑人”就上谁家。
长城Hi4,这门智能四驱混动技术虽然听着有点科幻,实际做法却是“两驱的钱、四驱的命”,好处显而易见。那Hi4-Z的“四六分水”,跟都江堰的少量分水有点异曲同工。要想动力强省油,还得是技术到位。哪怕发动机干活的时候,另一路还能发电备着,给老板们应急加速、爬坡用。看着都江堰2300年服务成都市民,长城汽车拍着胸脯说要把这套“生态思维”复刻到一辆辆车里,听着很带感。
大家伙都看明白了,新能源车不比修水渠。这车可得年年迭代、时时升级,换电池不比换井盖。都江堰能“旱涝急中生智”,可汽车市场是“油电混战升级版”,老百姓才不会为你一句“中国智慧”买单。用户最看重的,是谁家车皮实、售后靠谱、充电不闹心。
那些天花乱坠的跨界致敬,其实背后少不了“洗脑”营销。你可以说咱长城是真心实意在传承创新,也可以说,人家就在用历史符号拉仇恨,把自己包装成“复兴大业的中坚”。按东北话来说,这招有点“走邪乎路子”。可别以为老百姓只认虚的,没点真家伙,三五年后行业大洗牌时,洗洗更健康。
都江堰被誉为古代系统工程的巅峰之作,还能活到今天,归根结底不光是“设计牛”,更靠持续的维护和“随行就市”。现代汽车行业三天两头技术升级,跟千年一次检修的都江堰可不一样。长城要是真想复制这份“千秋万代”,至少得解决用户堵电、换代、保养等“小麻烦”。否则,今天说“都江堰精神”,明儿用户给你砸个差评,这都江堰的长情你可扛得住?
玩笑归玩笑,国内新能源圈拼的就是谁能撸起袖子真干活。对企业来说,能否将长期主义变成人民群众“用得久、用得省、用得放心”的好车,比任何神仙哲学都重要。都江堰的长期成就,是踏实为百姓打基础,长城汽车若也能琢磨透“利用户、顾长远”这道题,那才算是烧出了“新能源汽车的都江堰”火候。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动不动挖掘老祖宗哲学的手法,总有一天会让人审美疲劳。技术创新得靠一步一个脚印,吹得天花乱坠,整天上蹿下跳,不如来点真格的。不知道下回哪家车企又要玩“苏东坡渡江”“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洗剪吹,但愿咱每次直播都能看到点实实在在的新东西。
最后捋一遍新时代的车企,要学都江堰“利在千秋”的精神不错;但别忘了都江堰最牛的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两千多年后还能让成都人种粮种菜、喝上大米粥。长城Hi4想成汽车界的都江堰,关键还是别整花活,务实点,技术到位,用户口碑杠杠的——这才叫“流芳百世”!
咱们老百姓也就求个“顺风顺水”、省心省力。一辆汽车,能不能陪你风雨几十载,才是真本事。别总打着中国智慧的幌子,最后整成了“人民群众的糊涂账”。
咱这些大厂宣传“致敬千年智慧”,是实打实的创新传承、还是高级的营销花活?“都江堰哲学”造车,到底是悠久文化的复兴,还是拿老祖宗当招牌的又一轮洗脑术?愿意为哲学买单的你,会不会掏腰包,还是打死也认油门、电量和售后?留言区唠一唠——你到底服气不服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