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

2025款起亚索兰托海外热销!三种动力加智能座舱,能否打动国内消费者?

注意一下,虽然2025款索兰托已经在美国这样的海外市场上市销售,但在国内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起亚索兰托曾经以进口车的身份在中国卖过,可从2018年以后就没有了官方销售渠道,彻底退出了这个市场。

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和车迷在网上讨论,说起亚有可能把新款索兰托重新引进来,但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确认信息。

本文呢,主要就是基于海外市场的实际参数和产品表现来聊一聊这款车。

从今年海外市场的表现来看,2025款索兰托的更新升级还是挺有看点的。

特别是在动力配置这一块,直接提供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选择方案,这种做法在同级别的中型SUV里面其实是比较少见的。

每一种动力方案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和用户群体,这就决定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版本。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这款车在外观设计和内饰配置方面的改变也值得注意。

起亚这次明显是听进去了很多消费者的吐槽。

老款索兰托被批评最多的几个问题,比如说设计老气、配置太低、内饰用料一般,新车全都做了调整。

前脸造型变得年轻运动了,中控屏幕更大了,座椅材质也升级成了软包皮料,整个车厢里的触感和质感都上升了一个档次。

从数据上看,新款索兰托在外观细节、内饰配置、动力选择这三个核心维度上,都直接对标了当下消费者最关注的几个点。

这样做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就是要改变之前那种"配置低、品质感一般"的市场印象。

但问题是,起亚想要真正改变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看法,仅仅靠产品本身的升级还不够。

信任度的恢复需要时间,而且国内的中型SUV市场竞争早就白热化了。


汉兰达靠着多年积累的口碑,每个月还能卖出6000多台车。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这个数据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这个品牌的用户粘性和复购意愿都是行业里面的顶尖水平。

理想L6这款车瞄准的是年轻的家庭用户,凭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吸引了一大批科技迷。

问界M7用超大的屏幕、丰富的智能功能和相对便宜的价格,狠狠地抢了不少市场份额。

锐界L虽然销量没有汉兰达那么稳定,但它在空间和配置方面的优势很明显。

起亚索兰托就算产品力改善了,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杀出一条血路,难度还是挺大的。

第一部分: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

2025款索兰托虽然还是小改款的范畴,但仔细看细节的话,改动幅度其实不小。

前脸是最直观能感受到变化的地方。

新款换成了贯穿式的LED灯带设计,配合上熏黑处理的蜂窝型中网,整个前面的看起来确实比老款年轻了好几个年头。

前包围的进气口造型也做了调整,加入了更多的立体感和运动感。

有做过汽车设计的人看了都说,这个前脸设计明显是在往年轻化的方向靠近,同时也在考虑家庭用户的审美。

白天看不显得很张扬,晚上开出去的时候,那个贯穿式的灯带就能凸显出不错的品牌辨识度。

侧面的变化也很清晰。

老款被不少人吐槽腰线太软,没有什么运动感。

新车直接加上了分段式的腰线,这条线从前轮拱一直延伸到后门,给整个车身增加了明显的视觉张力。

D柱的倾斜角度比老款更明显,这样的设计配合上新的轮毂造型,看起来就像整个车身都贴在地面上,有种蓄势待发的感觉。

19英寸和20英寸的轮毂选择也给了消费者不同的视觉体验。


车尾的设计更是用足了心思。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贯穿式的尾灯组里面藏了"Sorento"的字母标识,这是老款没有的。

后包围用上了哑光黑的材质处理,双边双出的排气口设计也比老款更张扬。

从各个角度看,新款索兰托在外观方面确实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往里看的话,内饰的升级幅度更大。

老款的中控台因为用料问题,给人一种"塑料感很重"的印象。

新车直接换成了软质皮材配合木纹和金属饰板的拼接方案,这种用料的组合方式在这个价位的SUV里面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但对比老款来说,确实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屏幕方面,老款最大的中控屏幕是10.25英寸。

新款用上了12.3英寸的仪表盘加12.3英寸的中控屏的组合。

这样的尺寸在2025年的中型SUV市场里面,已经可以说是标准配置。

内置的车机系统支持无线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连接,这对于很多日常通勤的用户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便利。

语音交互功能也升级了,能支持连续对话,不用每句话都重新唤醒语音助手。

座椅和空间方面的改善可能更能打动家庭用户。

第二排座椅的腿托长度比老款增加了,坐在里面的空间感明显宽敞了一些。

第三排虽然本来就是应急座位的定位,但新款的实际乘坐体验确实改善了不少。

官方数据显示,如果坐进第三排的是175厘米左右身材的人,膝盖离前排座椅还能有两拳左右的距离。

这个距离虽然听起来不算特别大,但对比很多同级别的SUV来说,已经算得上不错了。

后备箱的容积从之前的不到500升,扩大到了13到76立方英尺的容量范围。


这个容积对于日常使用、家庭出行或者带上露营装备,基本上都够用。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整个内饰升级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起亚这次是动了真格的。

不仅仅是加大屏幕、换软包这样的表面工作,而是在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从用料到空间,从科技配置到人机交互,每一块都有具体的改进。

这种改进思路其实就反映了一个态度,就是去听消费者的声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这些声音转化成产品的升级。

这对于想要改变市场形象的品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第二部分: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确实有意思

2025款索兰托最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就是动力配置的多样化。

这款车提供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动力方案,每种方案的定位和使用场景都不一样。

第一种是传统的燃油版,搭载的是2.5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是281马力,峰值扭矩可以达到422牛米。

匹配的是8速自动变速箱,官方给出的零百加速时间预计是7秒级别。

这台发动机用的是双涡管增压技术,这个技术的好处就是低转速的时候扭矩特别充足,所以在市区超车的时候不会显得特别肉。

高速巡航的时候油耗表现也还不错,官方给出的综合油耗数据是8.5升每100公里。

对比老款2.5T版本的9.2升,确实降低了一点。

第二种是油电混动版,这个版本用的是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加上电动机的组合。

系统的综合功率大概在227到230马力左右。

这个版本完全不需要充电,用法和普通的燃油车一样,加油就可以继续开。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匹配的是6速自动变速箱。

工作原理是日常正常驾驶的时候,优先用纯电的模式驱动,需要加速的时候,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会一起协同工作。

EPA的测试数据显示,城市和高速路段都能达到36英里每加仑的水平。

换算一下,大概就是6升多一点每100公里的油耗,已经算得上相当省油了。

整个油箱的容量加上电机的辅助,基本上能跑1000公里以上才需要加一次油。

对于那些日常通勤不超过100公里,平时也不经常开长途的用户来说,这个版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是插电混动版,这是最复杂也最灵活的一个方案。

同样是2.5升的发动机配上67千瓦的电动机,系统总输出功率是261马力。

电池组的容量是13.8到14千瓦时,这个容量支持约32英里的纯电续航,换算下来大概就是48公里左右。

如果家里有充电桩,用240伏的电压充电的话,4个小时就能从没电充到满电。

即使没有充电桩,用家用的标准插座也能慢充,一个晚上就能充得差不多。

这个版本最适合的就是有充电条件的家庭,每天的上下班通勤用纯电,只要48公里以内的续航基本上够用。

周末想开长途的话,汽油发动机直接接管,完全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EPA的测试结果显示,纯电运行模式下能达到79 MPGe的能耗等级,这个数据已经是同级别里面相当出色的了。

关键的一点是,这三种动力系统都可以选配四驱功能。

燃油版用的是适时四驱,效率比较高。

混动和PHEV版本用的是电动四驱,后轴单独配备电动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四驱的反应速度更快,在雨雪天气过弯或者轻度越野的时候表现会更好。


对比隔壁的汉兰达,人家只有2.5升混动加2.4T燃油这两种选择。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再看锐界L,就是2.0T燃油配上轻混系统,选择范围就比较单一。

问界M7虽然有混动版本,但主要是走电动化的思路。

新款索兰托这种"油混电"都能选的思路,从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来说,确实是优势。

你要是喜欢开快车,燃油版的2.5T足够满足。

要是上班族想省油,混动版本能省不少加油费。

要是有充电条件又想尽快上绿牌,PHEV版本就是最佳方案。

这种灵活的策略,比某些品牌"一刀切"非要往新能源里面推消费者的做法聪明多了。

第三部分:起亚能不能重回国内,产品力其实不是主要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既然起亚把索兰托的产品力改得这么彻底,那这款车到底有没有可能重新进入国内市场呢?

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改善的确实很全面。

外观不再显得老气,内饰用料和屏幕尺寸都跟上了当代的审美标准。

动力配置的多样性在同级里面确实是有竞争力的。

这些方面的改进都是扎扎实实的,也是消费者之前吐槽最多的地方。

但这里面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起亚品牌本身在国内的信任度和认知度还有很大的恢复空间。

从2018年索兰托停售到现在,已经过了7年。

这7年时间里,国内的中型SUV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兰达虽然销量在下滑,但它的品牌粘性和保有量都在那里。


有很多家庭就认这个品牌,二手保值率也相对稳定。

理想L6这样的新势力品牌,虽然历史短,但因为产品力出众,用户忠诚度反而很高。

问界M7虽然经历过一些风波,但因为有华为的背书,消费者的信任度基本上没有太大动摇。

BYD和其他自主品牌SUV的崛起,也瓜分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起亚即使推出再好的产品,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建立消费者的信任。

而且起亚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缩减,也需要重新整合。

这不仅仅是产品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市场复苏工程。

官方目前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国内上市计划。

起亚在中国的总体策略,现在是把重点放在电动车领域,比如EV5这样的产品。

索兰托这样的燃油和混动车型,似乎不是起亚当下的优先级。

从数据上看,起亚在中国的销售整体上是在下滑的。

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相比十年前已经下降了很多。

这种情况下,要投入资源重新推进一个停售了多年的产品线,决策层需要很强的信心和市场数据支撑。

目前这些条件似乎还不成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起亚真的决定重新进入国内市场,索兰托这样的产品力改善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承认了过去的不足,然后真正去改进。

消费者对这样的态度通常是有好感的。

关键就是看起亚能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一步步去赢回市场。


第四部分:消费者关心的几个现实问题

外观升级加内饰革新,起亚这次真的改了心思吗?三种动力自由搭配,这波操作有意思吗?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会好用吗?-有驾

网上经常有人问关于索兰托的一些具体问题。

首先就是关于保值率的。

很多人都会问,韩系车的保值率是不是真的比日系差,买新款索兰托的话会不会比较亏。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根据的,因为老款索兰托的二手车保值率确实不如汉兰达。

从二手市场的数据来看,汉兰达三年车龄的二手车保值率能保持在78以上,但老款索兰托可能只有55左右。

这个差距看起来很大,但核心原因其实不是车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保有量和品牌认知的差异。

汉兰达的保有量大,换手的人多,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索兰托的保有量本来就不多,一旦停售,二手车想要快速出手就会比较困难。

但新款索兰托如果能重新进入国内,并且获得一定的销量基础,保值率肯定会慢慢改善。

因为保值率最核心的决定因素就是保有量和市场认可度。

其次,很多人问关于混动和PHEV的充电问题。

特别是没有充电桩的用户,会担心混动版或者PHEV版买回来不好用。

这里面其实有个很重要的误会需要澄清。

混动版完全不需要充电,和普通的燃油车用法一模一样,加油就能继续跑。

它之所以油耗低,是因为电池在减速的时候会自动充电,这些能量在加速的时候再释放出来辅助发动机。

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不用做任何额外的操作。

PHEV版本才需要充电,但即使没有充电桩,也不是完全没办法用。

虽然没有家用充电桩,用家用的标准220伏插座也能慢充,就是时间比较长,一般要8到10个小时才能充满。

但只要48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足够日常通勤了,偶尔跑长途的时候汽油发动机会自动启动接管。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严重。

再有就是关于外观设计会不会太激进,长辈会不会嫌弃的问题。

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因为新款索兰托的设计风格确实偏年轻化。

贯穿式灯带、熏黑中网、运动感十足的包围,这些元素看起来就是在吸引年轻用户的目光。

但实际上,不同配置版本之间的设计差异还是很大的。

低配版本的外观相对保守一些,中网不会那么夸张,整体看起来也更加温和。

而且内饰的舒适性和空间表现对全年龄的用户都很友好。

座椅的软包材质、车厢的静谧性、第二排的腿托空间,这些对年长的用户其实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长辈会不愿意坐。

结语:产品有了,机会来不来还得看天意

从海外市场的反馈来看,2025款索兰托的改款升级确实是有诚意的。

外观设计走了年轻化路线,内饰配置没有半点偷工减料,动力系统更是直接给消费者三种选择。

特别是那个混动和PHEV的组合方案,直接就打消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这些改进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就是起亚听进去了消费者的声音。

正是这一点,让人觉得起亚可能真的是在认真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市场形象。


但即使产品力到位了,国内市场的形势还是有那么一点复杂的。

汉兰达已经占据的市场地位短期内是很难撼动的。

理想、问界这样的新势力品牌已经树立起了各自的品牌标签。

自主品牌SUV的性价比也在逐年提升。

起亚要是真的决定重新进入国内,就需要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努力,更有耐心。

产品力改善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定价策略、营销推广、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

能不能真正打动国内消费者,还要看执行的力度和决心。

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国内上市计划,这本身也说明起亚在权衡利弊,在考虑这个市场到底值不值得再进来一次。

如果有一天新款索兰托真的在国内上市了,那它的表现到底如何,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去评判。

但无论怎样,这款车的产品力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和同级竞争对手正面PK的水准。

剩下的,就是看起亚有没有勇气和决心,去承受这个市场对一个曾经失败品牌的审视。

要么就此放弃国内市场,专注海外销售。

要么就拿出十足的诚意,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消费者的谅解和支持。

这个选择的权重,其实比新产品本身有多好,还要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