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消逝 千里新生:87岁尹明善的背影与一场汽车业生死迭代

#美女#

力帆消逝 千里新生:87岁尹明善的背影与一场汽车业生死迭代

1. 传奇起点,悲情终局

2023年秋,重庆泰康之家养老院。85岁的尹明善双手抱拳,向工作人员致谢。白发如雪,笑意从容。这位曾坐拥110亿身家的重庆前首富,亲手为自己选择了归宿:“子女是养来爱的,不是养来防老的。”

而千里之外,他创立的力帆帝国正经历一场更彻底的告别——2025年2月,“力帆科技”更名为千里科技。厂房标识、股票代码、工商档案,“力帆”二字被彻底抹去。

2. 生死三幕剧

① 摩托之王:草莽时代的逆袭

1992年。重庆郊区。40平米的房子。54岁的尹明善挂出招牌: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启动资金?20万元。

策略?游击战。

“今天买1号零件,明天买11号零件。”工人嘀咕。三个月。第一批发动机下线。价格?1998元——进口货的十分之一。

十年后。力帆摩托横扫全球160国。年销184万台发动机。出口创汇2亿美元,占全国摩企半壁江山。2001年。尹明善登上福布斯。摩托车轮碾出的财富之路,金光灿灿。

力帆消逝 千里新生:87岁尹明善的背影与一场汽车业生死迭代-有驾

② 汽车梦碎:山寨模式的诅咒

2003年。65岁的尹明善掷出豪赌: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厂。进军四轮领域。

但汽车不是摩托。

力帆520上市,车头神似宝马3系;力帆320复刻Mini Cooper;X80撞脸汉兰达……媒体赐名:山寨专业户。

致命伤在骨髓:2010-2018年,力帆研发投入不足行业均值一半。新能源转型?竟成末路狂欢。2016年。财政部一纸公告:力帆2395辆新能源车骗补,追回资金1.14亿元。

结局惨烈:2019年亏损47亿,负债率85%。供应商举着欠条堵门:13亿现金 vs 200亿债务。

③ 资本轮盘:从吉利到AI新贵

2020年。吉利携两江基金入场。成立满江红基金,注资30亿。条件?力帆转型换电车,为吉利生产网约车。

短暂回春:2022年销量5.68万辆。但B端市场利润稀薄。2023年净利润暴跌84.35%,扣非亏损1.35亿。

力帆消逝 千里新生:87岁尹明善的背影与一场汽车业生死迭代-有驾

吉利转身离场。2024年7月。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出手:24.3亿收购19.91%股份。这位37岁清华天才,带着AI算法团队空降。

3. 新棋局:智能驾驶的豪赌

印奇的刀,又快又冷:

→ 更名“千里科技”,力帆品牌彻底弃用

→ 挖角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主攻智能座舱

→ 联合阿里系:高德地图+阿里云算力,构建AI底座

目标?吉利高管放话:打造“第二个华为”。

但现实骨感:2025年中报显示,千里科技扣非净亏1.34亿元。华为系技术能否落地?吉利供应链是否持续输血?都是未知数。

4. 尹明善的遗产与行业镜鉴

养老院的尹明善,留下两句箴言:

“八旬不退,力帆衰颓”——2017年退休发布会上的诗句,竟成谶语。

“过度奢望的未来,从未成真”——85岁时的人生顿悟。

而他未竟的事业,已成行业教科书:

→ 技术空心化:摩托车可仿制,汽车必须啃硬骨头

→ 政策依赖症:从出口补贴到新能源骗补,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力帆消逝 千里新生:87岁尹明善的背影与一场汽车业生死迭代-有驾

→ 家族管理桎梏:儿子尹喜地豪掷3000万买布加迪,却不碰公司业务

尾声:名字消失了,战争继续

重庆两江新区。千里科技工厂。

流水线上,力帆时代的老师傅盯着新设备发呆。检测仪自动扫描车架,机械臂翻转底盘。

“以前这里贴着力帆标。”他指着一片空白,“现在?他们说这叫智能驾驶试验田。”

墙上的口号换了新装:“为AI重新定义车轮”。

而尹明善的相片,已从荣誉墙摘下。

力帆死了吗?不。它只是成了中国制造转型浪潮中的一滴水——融进大海,换了形态,继续奔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