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刚过,朋友圈不是在景区人挤人,就是晒娃晒美食。但你知道吗?有这么一群人,假期根本没闲着——车展上站得腿发抖的销售,后台忙着算数据的车企员工,都在默默加班。四月销量一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中国自主车企这盘棋,真是越看越有意思。
先说老大哥比亚迪,38万+的月销量,听着就离谱。这啥概念?相当于每天卖出一万多台车,天塌了都压不垮它的销量神话。很多人说它“断层领先”,我都觉得形容得不够劲——这是直接把其他车企按在地上摩擦的节奏。基数这么大还能同比环比双增,属实是支棱到顶呱呱了。
但你说这对自主品牌是好事吗?一半是蜜糖,一半是砒霜。蜜糖在于,比亚迪证明了:中国人自己也能把车卖爆,不用老指着BBA过日子;砒霜呢?市场就这么大,你吃得多,别人就饿着。小品牌看到这数字,怕是气得蹦起来也没用。可换个角度想,比亚迪就像个“真香”榜样,哪怕现在日子难,至少让人相信:只要路子对,咱也能冲出去。
再看第二名——吉利汽车,23万+的销量,稳得一批。更吓人的是,同比涨了50%以上!这哪是追赶?这是踩着油门超车的架势。关键是,人家不光靠燃油车撑场面,新能源干到了12万多台,直接把“油电两条腿”走出了竞走冠军的气势。
你想想,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喊转型,结果新能源没起来,燃油车还丢了。吉利倒好,燃油车根基稳,新能源又冲得猛,像极了班里那个不声不响但门门考第一的学霸。星瑞、星越L这些车,口碑一个比一个硬;银河系列新能源也慢慢支棱起来。这种全面开花的车企,你说它后劲足不足?未来三年,吉利怕是要让很多人打脸。
第三名是奇瑞集团,月销也破20万,但环比有点小下滑。不过别急着劝退,细看数据你会发现:核心的奇瑞品牌卖了12万+,高端线星途接近一万台,还都是双增长!这说明啥?奇瑞的底子,厚实得很。
反倒是捷途和智界有点波动。智界嘛,跟华为绑得太紧,节奏受制于人,也能理解;捷途想往上冲,做高端,短期销量受影响很正常——品牌向上,哪有不交学费的?至于iCAR,调整期表现一般,但总算稳住了局面。更别提奇瑞出口数据一直顶呱呱,海外市场玩得风生水起。这盘大棋,奇瑞走的是长期主义,不争一城一池。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为啥不提长城?为啥不聊长安?其实不是不提,是这三家——比亚迪、吉利、奇瑞,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存逻辑。比亚迪是“极致规模+技术下放”,吉利是“全品牌矩阵+均衡发展”,奇瑞是“技术老炮+海外突围”。三条路,走得都不容易,但都走出了自己的活法。
咱们再横向比比。比如同样搞新能源,比亚迪有刀片电池、DM-i,技术护城河深;吉利靠SEA架构、雷神混动,体系力强;奇瑞呢,靠自研发动机起家,现在火星架构、鲲鹏混动也慢慢支棱起来。没有谁是靠吹牛活着的,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研发和死磕。
再看产品端。比亚迪车型多到眼花缭乱,但部分车型配置“减配感”强,老车主常喊“背刺”;吉利产品线清晰,设计越来越有高级感,但部分新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奇瑞技术硬,但设计和营销一直被说“理工男不懂浪漫”。各有各的短板,但也都在补课。
还有人说,新势力数据好看,动不动月销两三万。可问题是,有多少是靠补贴、金融政策、渠道压货撑起来的?真正能盈利的没几个。反观这三家传统自主,虽然没那么“网红”,但胜在稳定、可靠、服务体系成熟。车不是快消品,买来是要开好几年的,你说你敢赌吗?
说到这儿,我得坦白:最近好几个老铁问我买车推荐,我张口就是星途凌云、瑶光、揽月,新能源就推星纪元ET、ES。有人笑我“只爱一家”,但我想说:汽车这玩意,关系到人命,我不熟的,真不敢乱推。星途这车,220km/h高环还能稳稳变道超车,我亲眼见过,这底盘调校,真不是吹的。
可现实是,好车不一定卖得好。用心造车的车企,反而要面对价格战、舆论战、渠道战,真心不容易。但我也相信,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不会再被“遥遥领先”忽悠瘸了。谁在裸泳,时间会告诉你。
所以回到开头,五一大家都在放假,可汽车人没停。销量数字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熬夜,是销售顾问的微笑,是工厂流水线的轰鸣。这帮人,图的不是赞美,图的是中国汽车能真正站起来。
最后留个问题:面对比亚迪的碾压、吉利的全面、奇瑞的坚韧,你觉得谁更有可能笑到最后?这样的中国车企,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