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一场“安全秀”背后的行业信任危机
近日,理想汽车旗下纯电SUV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视频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重达8吨的卡车被2.6吨的SUV撞得四轮离地,车头前倾,画面极具冲击力。然而,这场看似“硬核”的安全测试,却因操作细节模糊、信息不透明,演变成一场席卷行业的信任风暴。
争议焦点:测试“剧本”疑云重重
中国汽研作为测试执行方,起初称测试卡车为“全新车”,后改口为“市场随机购买的二手车”,且仅说明进行了“外饰伪装、安装自动驾驶装置、配重至8吨”等整备,对车况关键参数避而不谈。更令人费解的是,碰撞后卡车驾驶室离奇前倾的姿态,被卡车司机和行业人士直指“不符合物理规律”,质疑其锁止装置失效或测试设计存在重大漏洞。
理想汽车虽强调测试仅为验证自身安全性,但发布会视频未对乘龙品牌打码,客观上形成“以弱胜强”的对比效果,被指涉嫌“拉踩”营销。乘龙卡车被迫连发声明回应,甚至以“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等海报暗指委屈,品牌形象无辜受损。
三方致歉:难解三大核心疑问
在舆论压力下,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与东风柳汽(乘龙母公司)发布联合声明致歉,承认对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信息沟通缺失。然而,声明未能平息公众疑虑:
关键数据何在? 乘龙卡车至今未获详细测试数据,碰撞中卡车位移量、结构变形等核心信息成谜,公众如何判断其真实安全性?
车龄矛盾如何解释? 从“新车”到“二手车”的表述反转,直接影响测试基准的公信力,二手车的性能衰减是否被充分考虑?
为何拒绝复测自证? 理想曾喊话“碰撞复测”,乘龙虽称“无惧挑战”,却迟迟未行动。面对安全性质疑,复测本是佳自证方式,为何缺席?
行业反思:安全不该是“流量密码”
这场风波的核心,已非两款车型安全性的高低之争,而是车企营销手法的边界问题。家用SUV与重卡本属不同赛道,用模糊信息制造视觉冲击收割流量,实质是利用专业壁垒误导消费者。当碰撞测试沦为“品牌公关工具”,当关键数据被选择性隐藏,消费者手中的“五星安全”认证还能信几分?
真正的行业进步,应建立在透明测试、技术创新与诚信经营之上。正如三方声明所倡:严守自律底线,聚焦核心安全,共塑良性竞争。消费者需要的,是经得起科学验证的“安全答案”,而非一场精心编排的“碰撞剧场”。这场风波为行业敲响警钟——唯有以真诚守护信任,才能让“安全”二字真正重于泰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