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

哥们儿,还记得当年日本媒体是怎么说咱们的吗?

那话可真叫一个冲,跟上课似的,戳着你脊梁骨说。

给中国五十年,你们也造不出我们这种发动机。

狠点的直接放话,图纸拍你脸上,你都抄不明白。

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有驾

当时听着,那叫一个憋屈。

可没办法,谁让咱家底薄,技术差呢。

那时候的日本发动机,不管是车里的还是天上的,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质量、技术的代名词,不服不行。

可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啊,天就变了。

去年,比亚迪和吉利,哥俩前后脚,拿出的发动机热效率全干上了46%。

这数字一出来,直接把丰田最新的技术给按了下去,世界纪录,咱中国的。

再瞅瞅满大街跑的车,中国的新能源车都卖到全世界去了。

反观日本车企,在中国的地盘上,那是节节败退。

当年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傅,被曾经压根瞧不上的徒弟,按在地上摩擦。

这剧本,反转得太刺激了。

老师傅当年有多狂

说真的,日本当年的狂,不是没道理的。

那是一百年攒下来的家底,厚实得很。

1907年,人家就捣鼓出了第一辆国产车。

直到1935年,丰田在政府扶持下,才算有了自己的A型发动机。

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有驾

二战后,日本汽车工业就像开了挂。

丰田五十年代就开始玩顶置凸轮轴了,让发动机性能嗷嗷往上涨。

到六十年代,汽车产量就把德国给超了。

后来更是赶上石油危机,那真是天赐良机。

日本车省油、耐用,一下子火遍全球。

丰田、本田,成了多少家庭的第一选择。

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发动机技术,稳稳的世界第一。

热效率高,开不坏,零件做得比你头发丝还精细。

全世界买日本车,图的就是一个省心。

那时候他们再回头看咱们,工业还在蹒跚学步。

咱们当年有多憋屈

咱这边,起步不是晚了一点半点。

1956年,一汽才造出解放卡车的发动机,跟日本差着好几十年。

到了八十年代,满大街跑的桑塔纳,生产线是德国的,连颗螺丝钉都是。

发动机?整批整批地进口。

日本媒体那些“五十年也赶不上”的疯话,就是那个时候喊出来的。

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有驾

话难听,但也是大实话。

咱工业基础太差了,别说自己设计,你连模仿都做不好。

精度、可靠性,根本没法比。

日本公司卖技术,也鸡贼得很,核心的东西全藏着。

中国企业只能在外围打转,根本看不到希望。

但中国人骨子里就是不信邪。

改革开放后,国家玩命扶持,企业也舍得砸钱。

1998年,重庆长安硬是憋出了一款1.8升的发动机。

虽然一身毛病,噪音大油耗高,但那是亲儿子!

就像在黑夜里,终于有人划着了一根火柴。

风水轮流转到我家

进了21世纪,中国汽车市场炸了。

庞大的市场,就是最好的肥料,自主品牌玩命地长。

研发投入从几十亿涨到几千亿,硬是用钱砸出了一条路。

2015年,吉利的1.8T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能跟日本主流掰手腕了。

真正的颠覆,就在去年。

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有驾

比亚迪干到46.06%,吉利紧跟着干到46.1%。

直接把丰田老师傅干懵了。

这背后,是长安蓝鲸、上汽红旗、广汽V6,一群国产猛兽的集体咆哮。

如果说汽车发动机是追着打,那航空发动机就是硬碰硬的攻坚。

87年立项的涡扇-10,对标的是俄罗斯的AL-31。

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年。

早期问题一大堆,寿命短得可怜,但咱没放弃。

到了去年,寿命翻了一倍多,推力也上来了,稳稳地装在了歼-20身上。

民用的C919大飞机,配套的CJ-1000A发动机,今年正在玩命测试。

一旦成功,咱就是第四个能独立造这玩意儿的国家。

每一步,都踩得邦邦硬。

日本人还在琢磨怎么省那点油,我们直接把油箱给扔了。

去年中国新能源车卖了快一千万辆,占了全球三分之一还多。

比亚迪的混动,一箱油跑两千多公里,你敢信?

在新能源这块,专利我们比日本多,彻底掌握了话语权。

日本车在中国卖不动了,丰田本田销量惨不忍睹。

日本曾嘲讽中国发动机50年造不出,如今中国车企热效率破世界纪录,日系节节败退-有驾

甚至在他们的后花园泰国,也被中国的电动车抢了地盘。

去年,连一向嘴硬的日本媒体都服软了,承认看走了眼。

结语

得承认,在发动机的耐久性、一致性上,还有一些关键材料和工艺。

我们跟德国、日本的顶尖水平,还有差距。

但这追赶的速度,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也怕在心里。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永远的王者。

日本当年的牛,是靠一步一个脚印攒的。

而中国的逆袭,是靠着国家的决心、巨大的市场和无数工程师拿命换来的。

从被人嘲笑,到把它踩在脚下,这故事本身就是传奇。

当初那句“五十年也造不出来”,现在听着,更像是个笑话。

也是个教训:永远别小看一个憋着劲儿的追赶者,更别因为一时的领先,就忘了自己是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