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

一汽丰田的“热搜”好像是突然打翻了锅,朋友圈、群里几句“你看这丰田也开始玩儿小米这一套了?”就传开了。没几个人当真,但大家嘴上都挂着“轮轴比”这破玩意,仿佛是造车的独门诀窍似的。真论起这个词,懂行的徐师傅在洗车的时候还笑话我,说这词他头一回听,娘嘞,电动车搞出这些新名堂,老技术工快跟不上节奏了。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8月11号,据说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企划部那位赵东,发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帖子,说什么“轮轴比”“轮高比”连教科书都找不到,只是看在雷军面子上没直接怼。又拐着弯指出,小米这车宣称3倍轮轴比,按他算法得是4倍了。郭师傅在修理间喝着矿泉水,说现在连参数都开始内卷,还能不能好好造车嘛。

但这事儿要仔细问,赵部长这回怼小米轮轴比,还真不是头一天。8月初,他就嘀咕过类似的话:3倍说法其实该是4。那时候没啥人理,直到一周后他又,哎呦,找研发同事背书,蹭着点流量,火起来了。“一汽丰田挑雷总刺儿”这话题,这才传开了。车友群里有人说,这大概是丰田有点儿坐不住了,咋的,都得搭小米的顺风车混眼熟?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有意思的是,小米说这个“轮轴比”,真不是完全造新词。之前做意大利设计的赵哥(不是丰田那赵),跟我闲聊时就讲过,汽车圈其实一直拿轮子和车长、前悬这比例琢磨,得好看才卖得掉。实打实官方词还真不叫“轮轴比”,设计圈都这么讲,嘴上无所谓,心里明门道。听说问界、小鹏、比亚迪这些早几年都在吹“3倍轮轴比优化线条”,只是没闹这么大,现在小米一讲就火了。

想深一层,这“轮轴比”到底怎么算,谁都能自己找个算法。小米是让消费者直观明白,塞进仨轮子差不多溜直顺眼,赵部长讲的更偏工程那一套——量轴距、除以轮胎直径。两个圈子,话不搭调。设计与工程这点事儿,在合肥新开的比亚迪4S店里,还真有人专门拿尺公分量,最后都懒得争。阿姨买车也不问轮轴比,主要是后排空间、地板高不高,她孙子能不能爬进去不打磕巴。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拿“轮轴比”炒流量?有车友笑说,丰田如今,也得蹭点互联网传闻保热度。不少朋友记得,今年一汽丰田总部直接从北京搬回了天津,群里有人猜,省下那笔房租,估摸够两年配件。工厂里的张工前阵吐槽,公司老锐减人手,这一年就走了一多半销售网点,而且还不光是裁员,连维修班都得双岗顶班。

合资品牌不走俏,这局面不算意外。日系车流行的时候,汽配厂都排长队送货。现在拼纯电,广汽丰田那边光铂智3X、铂智7就把展台挤得跟地铁一样,一汽丰田的bZ5站旁边,少人问津,经理还愁着各个区的小目标完不成。天津北辰那片新开的维修小店,师傅喝完茶直摇头,最近纯电车进厂率还没混动高,不如过去修凯美瑞那会儿挣钱。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说回“轮轴比”这事,历来行业就是公说公有理。以前老大众也有过类似的尺寸指导,没人拿出来天天较真。抖音上晒新车,有人捧“3倍美学”,也不妨碍隔壁家用轿车不写轮轴比照样卖,关键是空间大、车皮实。维修师傅调侃,“轮轴比再对,胎压低还是亏,轮轴比再准,上道抛锚照样搭拖车。”

上一阵,有同行分享过某地老丰田皇冠进厂,二十年就没谁问过它什么轮轴比,倒是左前轮轴承有点烧坏。新老丰田对比,那老车生铁打的,现在圈儿里还抢着修,零件难找都做旧翻新,现在bZ5玩起了数据概念,老用户听听也就乐呵。“配置再多,轮胎鼓包,技术工还是得蹲地自己拆。”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前头说的赵东,早年混一汽马自达和奔腾的,销售会开得头头是道,到现在还亲自写文玩热词。指望舆论翻身,让合资品牌再火一把,说到底也还是得落地——产品经得住,服务够暖心,师傅装配的时候没毛病,比啥营销都扎实。流量这东西吧,犹如加冬天的防冻液,不加冷出毛病,可光靠它也开不了多远。

后来听维修间李师傅讲,前两天有台bZ5来的时候,车屁股贴了新小米标志,可能是换了点配件图个乐,问他咋想的,他叹了口气:“都现在了,玩配置还比轮轴比?我敢打包票,真着急的是咱修的人,买的人图啥新鲜都挡不住胎冠磨平。”这话听起来混不吝,细咂摸,又是几分现实气。

一汽丰田发文怼小米,8月提数据“四倍翻身”,行业热议流量内卷!-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