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6充电12分钟跑400公里,荣威D7一箱油1400公里不停,这几个数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智己L6充电12分钟跑400公里,荣威D7一箱油1400公里不停,这几个数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上个月陪朋友去高速服务区,他开的智己L6插上充电枪,我俩去买咖啡。回来的时候他看了眼手机APP,嘴里冒出一句:“卧槽,已经能跑400公里了?”我看了眼时间,12分钟。

这事儿要放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他那台车搭的是800V高压平台,配固态电池。听着挺玄乎,实际感受就是充电速度跟加油差不多了。10%充到80%,十四五分钟。旁边那台友商的车还在慢慢涨电量,他已经准备走人了。

不过得说清楚,这速度得配套5C超充桩才行。现在高速上这种桩越来越多,但二三线城市还得碰运气。我另一个朋友在老家县城,就只能用普通快充,那速度就回到解放前了。

说到续航,还有个更狠的数字——1400公里。

荣威D7 DMH这台混动车,满油满电能跑这么远。我认识个跑网约车的师傅,之前开油车一周加两次油,现在半个月加一次。他给我算过账,一个月省下的油钱够交两次车贷了。

关键是那个1.5L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6.3%,这数字全球都排得上号。简单说就是同样一升油,它能榨出更多的劲儿来。亏电状态下百公里3.8升,这油耗已经比很多小轿车都低了。

跑长途的时候优势更明显。上海到北京一千二百多公里,中间不用补能。我试过一次,全程开空调、听音乐,到地儿表显还剩200多公里续航。这种感觉,开过的人都懂。

飞凡F7那个静音,我是真服气。

第一次坐进去,关上门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双层隔音玻璃加主动降噪,60公里时速座舱噪音只有33分贝。什么概念?就是图书馆那种安静。

有次跑高速,120的速度,副驾的人正常音量说话我都听得清清楚楚。以前开别的车,这速度下得喊着聊天。后排睡觉的小孩全程没醒,下车了还得抱下来。

音响也舍得堆料,16个扬声器。我不是发烧友,但听交响乐的时候,那个层次感确实出来了。有个朋友是古典乐迷,试驾完非要订这台车,说比他家里的音响还带感。

不过这些技术参数听着都挺美,实际买车还得看自己怎么用。

天天市区通勤,一天跑个三五十公里,纯电车够用。家里能装充电桩,晚上插上第二天满电出门,用车成本能压到最低。

经常跑长途又怕麻烦,混动更实在。不用考虑续航问题,也不用到处找充电桩。油电切换车机自己会算,你只管踩油门就行。

真要说这些年换车的体会,就一条——纸面数据只能参考,得自己试。

什么零百加速、什么续航里程,实验室测出来的数字跟真实用车多少有差距。充电12分钟是没错,但你找桩可能花20分钟,排队又是一刻钟。技术确实在进步,但基础设施还在追。

还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现在电车技术迭代快,今年的配置明年可能就不算啥了。所以总有人说再等等,等更成熟的技术。

但我觉得吧,需要就买,合适就换。车是工具,不是用来供着的。你今天不买等明年,明年新技术出来你又想等后年,这么等下去没头。

最后说回续航焦虑这事儿。

技术层面基本有解了,充电快的快,能跑远的远。剩下的就看你用车场景,还有能不能接受新能源的使用逻辑。开了十几二十年油车,换电车确实需要点适应时间。

但这个坎儿过了,很多人是回不去的。就像当年从功能机换智能机,一开始觉得麻烦,用顺手了就发现方便太多。

我身边已经有不少人开电车了,抱怨的越来越少,夸的越来越多。这趋势摆在那儿,早晚的事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