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港股上市:Robotaxi“第一股”背后无人驾驶真相与市场挑战

港交所近期披露,小马智行(Pony AI Inc.)已通过聆讯,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这家号称“Robotaxi第一股”的自动驾驶公司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说支持它高估值的底气,那可不仅仅是Robotaxi这块业务那么简单。有人戏称,Robotaxi是小马智行的牌面,而真正扛起营收“脊梁”的是它的Robotruck。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整个无人驾驶行业还是个刚刚开局的故事。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Robotaxi“第一股”背后无人驾驶真相与市场挑战-有驾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在国内顶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都提供L4级的无人驾驶车服务。这听起来挺高科技,车队规模也有680辆,日均订单15单,单车营收不过27美元。别说能否赚钱,这点收入恐怕连油钱都养活不了。在金融行业,我们常说规模效应,而Robotaxi更是拼规模的行业——不到1000辆别想盈利,5万辆车才是盈利的门槛。也难怪,小马智行的CEO彭军直接放话:公司赚到第一波“真金白银”得等到2028年以后了。

但这里面有一丝吊诡。小马智行声称自己是Robotaxi第一股,可它目前的收入,有超过一半都是靠Robotruck撑起来的。根据财报,Robotaxi贡献的比例逐年下降,2024年甚至跌破10%。这么说吧,Robotaxi市场宏大的前景图是肯定的,但怎么过试点初期这道坎,才是车企真正要面临的“路考”。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Robotaxi“第一股”背后无人驾驶真相与市场挑战-有驾

其实,小马智行能获得市场瞩目,也不是没有缘由。尽管目前整个中国自动驾驶行业都还在探索阶段,但未来的蛋糕确实诱人。据预测,到2030年,国内一二线城市的Robotaxi总量可能达到101万辆,总市场规模预计能冲上2424亿人民币。都说风口上的猪最容易飞,小马智行这回特意踩着港股二次上市这个机会,试图跳得更高,飞得更远。

不过,咱吃瓜也得充分消化。无人驾驶是一门重资产的生意,不是光砸钱就能让车跑起来的。小马智行的资本看起来很豪华,有丰田和广汽这样的支持者,但来自美国做空机构灰熊的一份报告让人心里多了点问号。报告指出,小马智行不仅“客户体验一般”,甚至对软件“处理草率”,还存在数据造假,技术能力短缺的问题。做空机构年年有,这些指控可能也有水分,但灰熊能瞄准这一领域开炮,说明无人驾驶的产业确实问题不少,小马智行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Robotaxi“第一股”背后无人驾驶真相与市场挑战-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Robotaxi未来真的靠得住吗?市场的增长潜力或者是业内的“无车化”愿景确实吸引了众多资本,但技术好不好用,服务够不够便捷才是用户真正的考量。别跟大众扯什么技术难题,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方便出行、是不是实惠,这些才是Robotaxi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如果无法撬动普罗大众的日常出行习惯,只靠行业内部的资本循环,再长的赛道也可能跑不完。

说到底,头顶“第一股”光环,再加上无人驾驶这个高科技标签,小马智行确实赚了不少眼球。可问题是,这块蛋糕不会因为光环更好吃。市场份额能否快速扩张,服务能否过关才是关键。最后不如留个思考题:以科技创新打头阵的小马智行,究竟是无人驾驶的未来引领者,还是资本泡沫的一场冒险?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Robotaxi“第一股”背后无人驾驶真相与市场挑战-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