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2025年10月29日,比亚迪带着“ONE BYD”的主题亮相了东京车展,比亚迪一共有两个展台,分别包括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种。这场亮相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展示,更像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从2005年初探日本至今,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正以更加清晰的本土化策略,尝试在这个传统汽车强国扎根。
在乘用车展台上,最受关注的是应该是全球首发的K-EV BYD RACCO(中文名为海獭)。这款是为日本K-Car标准量身定制的纯电车型,车身长度控制在3395mm,却通过纯电平台的短前后悬设计,让后排腿部空间比同级燃油车更宽敞。可以说,这款车的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藏着对日本用户的观察:海獭仿生的前脸、双侧滑门,瞄准的是家庭用户对实用性和亲切感的需求;20kWh刀片电池配180km续航,既覆盖了城市日常通勤,也试图缓解用户对充电频率的顾虑。此外,针对日本冬季低温的热泵空调、100kW快充功能,算是对本土气候和使用场景的具体回应。
另一款重点车型,则是首次引入的海狮06DM-i,这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投放的首款插混车型,日本市场目前混动车型占比约40%,用户对“低油耗+长续航”有明确需求。海狮06DM-i搭载的第四代DM-i系统,综合油耗4.2L/100km、续航1200km,数据上比本土的丰田THS、本田i-MMD等混动更有优势。
其次在商用车展台上,其最大的看点是纯电卡车T35和J6 living car概念车。其中T35计划2026年在日本上市,此前已针对日本法规调整了尺寸,搭载的刀片电池和180km续航,刚好匹配当地轻型商用车日均行驶半径。而且这里还值得说明的是,这款比亚迪T35新款卡车还将在11月13日率先在国内上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回顾比亚迪在日本的发展轨迹,从2005年以电动巴士试水,到2015年进入日本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再到如今形成“7-8款纯电+混动车型”的规划,步子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有具体落点。早期靠电动巴士积累技术口碑(目前在日本电动巴士市占率超60%),中期用元PLUS、海豚等车型让用户熟悉品牌,现在通过K-EV和海狮06DM-i补上产品矩阵的缺口。渠道方面,66家销售据点已覆盖主要城市,虽然相比本土经销商网络还有差距,但至少迈出了从“卖车”到“建服务”的关键一步。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比亚迪作为外来品牌,在面对本土化的传统品牌时,依然需要更多有产品力的车型来得到认可,并且在基础设施方面,日本的充电桩建设也不如中国,所以比亚迪选择混动作为突破口,既满足用户对低使用成本的期待,又能衔接现有燃油车的使用习惯。
放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背景下看,比亚迪的这次亮相更像是一次“本土化实验”。它没有盲目强调“颠覆”,而是针对日本市场的法规、用户习惯、基础设施,调整产品策略:商用车延续优势,乘用车补全混动,同时用定制化设计回应具体需求。这种“先融入再发展”的思路,或许比单纯的技术输出更实际。二十年过去了,比亚迪从几辆电动巴士到即将到来的多款车型,可以说,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成长,更像是一个中国企业如何在传统汽车强国的土壤里扎根的故事,至于未来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就留给时间来回答吧,你们看好比亚迪在日本的表现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