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

电动车充电桩会延长充电时间?绿灯亮起后真的充不满吗?答案来了

“哎,你说这充电桩是不是在偷我的钱?”老王一边盯着手机小程序上跳动的计费数字,一边冲我抱怨,“你看,充电器绿灯都亮了快一个小时了,它还在计费!这不明摆着坑人吗?”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老王的遭遇,我相信不少骑电动车的朋友都遇到过。明明充电器指示灯早就从红色变成了绿色,按理说“满电”了,可小区里的智能充电桩就是不“认账”,小程序上那计费的数字还在顽强地往上爬。这到底是充电桩在“宰客”,还是我们对“充满电”这三个字的理解有偏差?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毕竟这关系到咱们的钱包和爱车的健康,马虎不得。别急着下结论,是“技术”还是“套路”,听我慢慢道来。

绿灯亮了,电就真的“满”了吗?

先说说咱们最熟悉的充电器指示灯。红灯亮,表示正在充电;绿灯亮,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充电完成”。这几乎成了所有电动车用户的“常识”。所以,当绿灯亮起,我们本能地认为:“好了,满了,可以拔了。” 这逻辑,没毛病。但问题就出在这“满了”两个字上。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咱们的电动车电池,特别是现在主流的锂电池,充电过程其实是个“三部曲”。第一步是“恒流充电”,就像用大水桶给小水池灌水,速度最快;第二步是“恒压充电”,当水池快满时,水流会自动变小,防止溢出;到了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涓流充电”或“浮充”阶段,电流变得非常非常小,像毛毛雨一样,持续给电池补充那最后的1%到5%的电量,并且让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充分反应,达到真正的稳定状态。而充电器上的绿灯,通常是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就跳转了,它只代表“可以用了”,并不等于“完全充满”。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服务员告诉你“菜上齐了”,但你可能还需要几分钟才能真正吃饱。所以,绿灯亮了电没充满,这事儿,从技术原理上讲,是站得住脚的。

充电桩的“延长服务”:是贴心还是“宰客”?

既然绿灯亮了电没充满,那充电桩延长充电时间,让它继续工作,把电池真正充满,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贴心”?好像还蛮有道理的。没错,从电池保养的角度看,这确实是好事。涓流充电能让电池寿命更长,就像人吃完饭后需要慢慢消化一样,电池也需要一个“冷静”和“稳定”的过程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但问题来了,这个“贴心”的服务,收钱了吗?怎么收的?这才是车主们最关心的。根据《中国消费者报》的调查,不少品牌的充电桩,比如铁塔充电桩,会延长充电近两个小时。如果按每小时0.5元计算,这“额外”的服务费就是1块钱。钱不多,但心里膈应啊!充电桩的客服会说:“这是正常现象,为了电池好。”而卖充电器的客服则会说:“绿灯亮了就是满了。”两边说法不一,消费者一头雾水。关键在于,这个延长充电的时长和对应的费用,你事先知道吗?同意了吗?如果没有明确告知,那这多收的钱,性质就变了。专家也指出,这种未告知的延长收费,可能存在欺诈的嫌疑。这就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赤裸裸的“诚信问题”了。

算笔账:在家充和在桩充,差价有多大?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咱们再算一笔更实在的账。以一辆常见的60V20AH的铅酸电池电动车为例。理论上,充满需要1.2度电(60V * 20Ah / 1000 = 1.2kWh)。按家用电0.5元/度计算,在家拉线充电,成本不到0.6元。听起来是不是很便宜?

可到了小区充电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很多充电桩的计费方式是“按时收费”,比如0.5元/小时。充满电大约需要8小时,光是电费就得4元。这还没完,很多充电桩还会收取额外的“服务费”,比如每小时再加0.1元或0.2元。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延长充电”时间,最终的费用轻松突破5元,甚至是6元。算下来,在家充和在桩充,价格能差出近十倍!难怪网上有段子说:“在充电桩充一次电,够我吃一顿路边摊的煎饼果子了。” 这巨大的差价,加上不透明的收费规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车主宁愿冒着风险“飞线充电”或把车推上楼了。这真的只是车主“贪便宜”或“不守规矩”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总结与思考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电动车充电桩会延长充电时间吗?会。绿灯亮起后真的充不满吗?从技术上讲,确实没完全充满,需要涓流充电来“收尾”。但核心矛盾不在于“充不充满”,而在于“延长时间”和“额外收费”是否公开、透明、合理

电动车充电桩延时充电?绿灯亮了还没满?真相揭秘-有驾

充电桩作为便民设施,本应是解决“充电难”的好帮手,但如果变成了“收费贵”、“不透明”的代名词,那它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车主的自觉,更需要厂商、物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把价格打下来,把规则讲明白,让车主充得明白、充得安心,这才是长久之计。否则,再多的宣传和劝导,恐怕也挡不住车主们“铤而走险”的脚步。你觉得,是该管管那些“模糊”的收费规则,还是该管管那些“违规”的充电行为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