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想笑。

宝马又整了个什么“纪念版”M240i,限量33台,卖将近60万。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特别有情怀?特别像是一个百年老店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最后的信徒们献上的圣物?

别闹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情怀的赞歌,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葬礼。

或者说,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我还能打,但是我不装了,我准备提桶跑路了,这是最后的体面”。

你得先明白一个核心逻辑,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商业竞争了。以前大家是在一个大餐厅里,比谁家的菜做得好吃,谁家的服务员更漂亮。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道诡异仙。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电车那帮新势力,他们根本不跟你讲什么“驾驶乐趣”、“机械质感”。他们的逻辑是掀桌子。什么叫掀桌子?就是当你在苦练刀法的时候,人家直接掏出了AK47。当你在研究马力曲线的时候,人家直接把零百加速干到了3秒内,还送你个大冰箱大彩电。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

所以你再看宝马这个操作,就特别有意思。它像一个什么?像一个内力深厚、修炼金钟罩铁布衫几十年的武林宗师,眼睁睁看着一群踩着飞行滑板的小年轻,人手一把激光枪,对着他biubiubiu。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宗师打不过吗?可能也未必。但宗师心里明白,时代变了。他的那一套一招一式,在绝对的科技代差面前,显得特别悲壮,也特别可笑。

所以他怎么办?他决定开最后一场武林大会,把自己的毕生绝学再打一遍,然后告诉台下的徒子徒孙们:“看好了,这就是我们逝去的武功。想学的,交钱,一人一本秘籍,限量33本,卖完拉倒。”

这台M240i,就是那本秘籍。

什么3.0T直列六缸,什么B58,什么387马力4.3秒破百。这些参数在今天还有意义吗?有,但意义不大。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不少所谓“性能油车”的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现在任何一台30万像样点的电车,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都能让这台60万的宝马看着自己的尾灯怀疑人生。

真的,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你这边引擎轰鸣,变速箱哐哐降档,整个人血脉偾张,感觉自己是纽北车神附体,结果旁边一台悄无声息的“买菜车”嗖一下就没了,快到你连它车屁股上贴的是“实习”还是“新手上路”都没看清。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那你买它图什么?图它那个复古的扰流板?图它那个所谓的“恶魔之耳”后视镜?还是图它那个被电车吊打的加速?

都不是。

买这台车的人,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买的是一种“反抗”。一种对“冰箱彩电大沙发”潮流的无声反抗,一种对“软件定义汽车”的刻意疏远,一种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式行为。

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底盘质感,他会跟你说“智能”。会买蔚来的人,你跟他聊操控极限,他会跟你说“服务”。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同样,会买这台限量版宝马的人,你跟他聊智能化和电耗,他只会觉得你疯了。他要的就是发动机的咆哮,就是变速箱的顿挫,就是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那个味儿。

这玩意儿不是车,是教堂。一个移动的、用汽油驱动的、即将被拆除的教堂。那33个车主,就是最后的信徒。宝马不是在卖车,它是在卖赎罪券。

而且你仔细看宝马这个操作,坏了菜了,鸡贼得很。

它把这台车搞得特别“素”,内饰甚至比现款M2还朴素。为什么?因为它精准地拿捏了这群人的心态。

这群人要的不是奢华,而是“纯粹”。帆布门把手,Alcantara,大面积的碳纤维,这些东西在普通人看来是“丐版”,在他们看来就是“赛道化”,就是“JDM精神”,就是“为了减重一克不惜一切代价”。

虽然这车重得跟猪一样,但那个味儿,对了。

这就像你卖手办,一定要配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盒子,哪怕里面东西不咋地。宝马现在就是那个最懂包装的厂商,它知道自己的用户G点在哪里。它不停地挠,不停地挑逗,然后告诉你:

“想要吗?”

“高潮吗?”

“只有33次机会哦。”

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想骂街的阳谋。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魔怔了,把一个破车说得跟修仙渡劫一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味儿?

所有关于燃油性能车的讨论,本质上都是一场玄学。我们讨论的根本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正在消失的文化。这台M240i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跑多快,而在于它“居然还存在”。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整个电车时代最大的嘲讽。

它像一个压缩毛巾,被时代的水泡开,短暂地还原了那个属于燃油车的黄金时代,然后迅速又被拧干,扔进历史的垃圾桶。

所以,这台车值得买吗?

废话,当然不值。这价格,这性能,这配置,在今天的市场里,就是纯纯的智商税。

但它好玩吗?

妈的,这才是车啊!

这个结论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荒诞。但汽车这个东西,一旦上升到“好玩”的层面,就注定是荒诞的。就像我一个朋友,最近沉迷于盘核桃,我问他图啥,他说能静心。我寻思着这玩意儿跟静心有毛关系。

所以你看,最后的燃油性能车,和盘核to,本质上是一回事。

都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无聊现实的个人反叛。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只不过一个费油,一个费手。

别吹了,这台限量宝马,不过是燃油时代最体面的一场告别-有驾

但能爽,就是能爽。这逻辑,无懈可击。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