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驴”不是想怎么骑就怎么骑!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数以亿计中国家庭重要的代步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火灾隐患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今天(2025年9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全面强制实施。对2.5亿辆保有量的中国电动自行车来说,这是一次关系每个人出行安全与法律责任的“大考”。

今天,我们就来普法一下,这份“新国标”到底规定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出台背景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我国民众重要的代步工具。据统计,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

然而,随着保有量的激增,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火灾事故频发,交通事故关联率上升,非法改装现象泛滥成灾。这些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公共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技术标准滞后也是推动新国标出台的重要因素。

电动自行车上一版国标制定于1999年,期间经历了多年技术发展,特别是锂电池技术的普及,旧标准已无法覆盖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新风险。

7年间,车速、重量和锂电池能量密度加速增长,但标准却一直滞后,导致监管缺乏有效技术依据。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新国标的出台旨在通过更高、更细的“安全护栏”将行业发展拉回正轨。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积极了解新国标的要求,在购买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3个关键时间点

9月1日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正式实施,这一日期对生产端意义重大。自该日起,厂家必须全面停产2018版新国标车,转而按照2024版新规生产电动自行车。

此前,考虑到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产品设计生产并完成检测和认证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故而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

也就是说,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但从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不得生产、出厂。

这就促使生产企业合理规划生产,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尽快完成新国标CCC认证,确保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

11月1日

从这天开始,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须经CCC认证,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

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电动自行车关键配件的质量把控。

锂离子蓄电池和充电器作为电动自行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通过CCC认证,能够确保这些配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降低因配件质量问题引发的火灾等安全事故风险,为消费者使用电动自行车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11月30日

这是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销售过渡期的截止日期。在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者进口的,符合旧国标(GB17761—2018)要求且取得相应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可以销售至该日

但自12月1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

销售商需要在这一日期前合理规划库存,尽快消化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避免在截止日期后因违规销售旧标准车辆而面临处罚。

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12月1日后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务必确认车辆是否符合新国标并取得相应CCC认证,以免购买到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影响后续的使用与上牌等事宜。

四大核心指标

在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中,限速、电机功率、整车质量、电池安全四大核心指标是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保障骑行安全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与出行安全。

“小电驴”不是想怎么骑就怎么骑!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有驾
pexels-cottonbro-4551845.jpg

一、限速:25km/h不变,安全与合规的核心底线

新国标延续了2018版标准中“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的要求,且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强化了限速的刚性——新增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确保即使在电池输入电压达到最大值时,车速也无法突破25km/h,从硬件层面杜绝“超速篡改”的可能。

当然,25km/h的限速并非随意划定,而是综合考量了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与道路安全需求。

骑行者自身安全来看,该速度下骑行者对路况的反应时间更充足,紧急制动时的距离更短,能有效降低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从道路通行秩序来看,25km/h与自行车、行人的移动速度更匹配,避免因速度过快与其他非机动车、行人产生通行冲突,符合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定位。

另外,消费者无需担心“限速影响通勤效率”。25km/h的速度在城市短途通勤(3-10公里)中,既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又能通过“低速高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

同时,新规杜绝了商家通过“解除限速”吸引消费者的违规操作,避免骑行者因超速面临交警处罚,或因车辆不符合标准无法上牌。

二、电机功率:400W上限不变,兼顾动力与安全平衡

新国标继续将电动机额定功率限制在400W以内,同时新增“低速运行转矩”要求:允许电机在短距离爬坡、载重等场景下短暂输出较高扭矩(如爬坡时动力增强),但核心功率仍需控制在400W以内,避免因功率过大导致车辆失控。

低于400W的功率能确保车辆动力温和,适合普通消费者(包括老人、女性)操控,避免因动力过强导致起步过猛、转向困难等问题。

同时,400W功率足以满足城市道路的基本骑行需求,配合“短时高扭矩”设计,能应对小区坡道、桥梁等常见路况,兼顾实用性与安全性。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无需追求“高功率电机”。违规改装的高功率电机(如600W、800W)不仅不符合新国标,无法上牌,还可能因动力超出车辆设计承载范围,导致电机过热、线路老化,增加火灾、爆胎等安全隐患。

合规的400W电机在新规优化后,动力输出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爬坡、载重时的体验反而更稳定。

“小电驴”不是想怎么骑就怎么骑!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有驾
pexels-cottonbro-4547571.jpg

三、整车质量:铅酸电池车型上限提升至63kg,兼顾续航与合规

新国标对整车质量的要求分两类调整: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仍维持在55kg以内;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从55kg提升至63kg,为电池容量升级、车辆结构优化提供了更多空间。

此次调整主要针对铅酸蓄电池的特性。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于锂电池,相同容量下重量更大,旧标准55kg 的上限导致部分铅酸电池车型为合规,不得不缩减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受限。

提升至63kg后,厂家可在合规范围内配置更大容量的铅酸电池(如从48V12Ah升级为48V20Ah),续航里程可提升至50-60公里,满足消费者“长续航”需求,同时不影响车辆的操控灵活性。

消费者选购时需注意:无论锂电池还是铅酸电池车型,整车质量均需符合对应标准。超出上限的车辆属于“超标车”,无法通过CCC认证,也无法在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需避免购买。

四、电池安全:强化防火阻燃+防篡改,从源头杜绝风险

电池安全是新国标的核心升级点,围绕“防火、防篡改”设置了多项刚性要求。

首先,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如电池盒外壳、导线绝缘层)、纺织品(如座椅面料)需通过更严格的阻燃测试,且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总质量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5.5%,减少易燃材料用量。

其次,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需设置“防篡改结构”(如专用螺丝、加密芯片),并明确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禁止商家、消费者私自更换大容量电池、破解限速。

最后,推进“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即每辆车、每块电池、每个充电器都对应唯一编码,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避免混用非原厂电池、充电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中,80%以上与电池相关(如电池短路、过度充电、违规改装),因此,新国标通过强化电池安全要求,从源头降低风险。

消费者购买时需要确认电池是否有原厂编码,是否与车辆合格证上的 “电池型号” 一致,避免购买 “组装电池”“翻新电池”。更换电池需使用原厂适配型号,确保与车辆的电气系统匹配,避免因兼容性问题产生安全隐患。

另外,仅电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可选择设置脚踏骑行装置;具备电助力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必须保留脚踏骑行装置。

旧车怎么办?

新国标主要规范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对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强制淘汰,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更换。

各地政府会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举措助力消费者完成车辆的更新换代,其中“以旧换新”政策备受关注。

除了以旧换新,部分地区还可能推出其他政策,如发放报废补贴,消费者主动报废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可获得一定金额补贴;或提供车辆备案登记服务,在过渡期内,消费者可对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进行备案登记,之后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仍可合法上路行驶。

消费者可密切关注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及时了解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新国标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把电动自行车从“灰色地带”拉进法治轨道。记住一句话:合规上路,才能安心到家。

编辑:众众

审核:邱邱

插图来源:Pexels

法律审核:小元律师

本文内容综合官方媒体,仅代表个人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