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发出一份接管通知,结果只用几周时间,整个汽车供应链就开始警觉起来了。
路透社刚报道,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提醒大家: 要是汽车芯片的出货没有快速恢复, 美国以及不少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可就受不住啦。
十月中旬,全球汽车行业正遭遇比疫情时期还要严重的供应链危机,荷兰对中国背景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接管这事儿,一下子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而且这股风还在飞快地蔓延开来。
地缘政治撕裂供应链
这次麻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4年年底,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了“实体清单”。
因为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美国在9月29号推出的“穿透规则”把它也纳入了监管范围内。
荷兰方面在9月30号当天就把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冻结了,还在11月12号宣布接管了这家公司。
据路透社说,荷兰这么操作,是在美国不断施压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措施。
中方也马上跟着作出了反击,10月4日,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出口管制通知,明确不允许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某些特定的元器件。
全球汽车业拉响警报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界的位置挺重要的,根据汽车创新联盟的资料,它们提供了全球30%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这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汽车品牌厂家。
这个联盟已经发出了紧急提醒,要是芯片断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话,美国汽车厂最快可能在11月就会受到波及。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确认,制造业可能会遇到挺严重的干扰。
大众和宝马都已经承认了,他们正在评估供应链的风险。据路透社报道,欧洲汽车产业链可能会遭受超过200亿欧元的损失,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也岌岌可危。
基础芯片的不可替代性
跟大家普遍认为的不一样,其实汽车产业链里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那些先进的处理器,而是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基础芯片。
其实现代汽车里装了好几百个电子控制单元,从发动机的调控到安全气囊的启动,全都得靠这些芯片撑场面。
新能源车对芯片的需求大概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倍多,可车规级芯片对稳定性这块的要求那是真的高,短时间内想替代可不太可能搞定。
供应链的多米诺效应
危机的关键在于它引发的一连串反应。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估算,要是争议不能在10月底彻底搞定的话,欧洲的汽车产业可能会至少陷入三个月的停滞。
大众汽车说,目前的芯片库存也就能维持三周左右的使用时间,德国的主要生产基地都快要停工了。
福特、通用这些全美的汽车公司,得靠11月开始北美的工厂被迫减产来维持了。
精准打击供应链要害
中国的反制举措可是点到关键,商务部不仅调了稀土出口的份额,还对安世半导体在国内的生产线施加了监管。
这招组合拳的效果真是明显,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都在中国,而中国还控制着全球85%的半导体用重稀土产业。
到了10月中旬,安世半导体已经向超过20家车企发出了断供的提前通知。
三方博弈的困局
安世半导体危机陷入了无解的一个三方困境中:
美国坚持“穿透规则”,对中资企业实行严格管控;荷兰作为美国的盟友,却要付出经济代价;而中国则表示,这是违反市场原则的做法。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世界经济展望》指出,明年全球经济预计只会增长3.2%左右,贸易分裂不断加剧,这种情况会制约整体的发展。
供应链重构的必然
这次危机可以看作全球化退步的一个缩影。根据IMF数据,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预计会降到2.9%,低于2024年的3.5%。
荷兰若以这种思路打破了既定的商业准则,全球产业链正进入一场深刻的重组。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技术霸权动作,终究会自食其果。
这场较量也展现出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地缘矛盾之间激烈的碰撞,尽管荷兰表明了愿意谈判的态度,但要解决危机,还得靠各方多点妥协和智慧来腾挪。
你觉得这次的事儿,会让荷兰吃多少苦头?想听听你的看法,快到评论区说说吧!
全部评论 (0)